第二十三章 人生多艱(第2/3頁)
章節報錯
進了莊子,一路前行,左邊是長寬各五十丈的廣場,右邊是打穀場。
廣場北部正中,是一個五尺高的長方形土臺。
廣場西邊是馬棚、牛棚和養殖畜禽的地方。
牛棚北邊是一排排不大的小院。院裡是土坯、茅草搭建的房子,是給佃農和家奴們居住的。
繞過影壁,莊子的最北部正中,是一座和長安城長孫將軍府大小規模、建築形制相似的宅院,別號霹靂堂別院,平時由家奴負責管護,供長孫府的主人來時居住。
院裡各處已收拾停當,奴婢們也各就各位,這裡的居住條件和府裡基本沒有兩樣,只是少了京城的喧囂和熱鬧。
長孫晟夫婦依然住在內院上房,長孫無忌住東廂,觀音婢住西廂。
一家人在莊子裡住下,第一天在院裡院外到處走走轉轉,先熟悉一下環境,休整了一日。
第二天,長孫晟決定帶著兩個孩子騎馬到莊外看一下。
長孫晟和高秋娘同是鮮卑人,對鮮卑女子來說,騎馬射箭是司空見慣的事。
只是在京城,女子大街上騎馬狂奔,就有點駭人聽聞了。
到了鄉下,高秋娘就少了不少顧忌。
她也想試試,長時間沒騎馬,自己的騎術生疏了沒有。
十一月下旬,天已入九。
長安在這時節,已是天寒地凍。
長孫晟和長孫無忌穿了貂裘袍,頭戴突騎帽。
高秋娘和觀音婢穿了綿襖、綿裙,外罩貂裘斗篷。
各人戴了鹿皮手套,用圍脖捂了口鼻。
長孫晟抱著觀音婢,兩人共乘一騎。高秋娘、長孫無忌各人獨自一騎。
由於長孫無忌騎術還不太熟練,由兩名隨從騎馬在兩邊護持著。
五匹馬首尾相隨出了城南莊園。
長孫晟夫婦二人策馬疾馳,片刻便把長孫無忌三人甩在百丈之外。
觀音婢第一次坐在馬上飛奔,感覺很新奇,在長孫晟懷裡激動得手舞足蹈,嘴裡不停地“啊啊”叫著,還扭臉觀看高秋娘騎馬的樣子。
高秋娘剛開始感覺有點生疏,不一會就找回了原來的感覺。揚鞭抖韁,蹄聲得得,聽風聲從耳邊掠過,她心中不禁豪氣頓生,心胸變得分外敞亮,恨不變作男兒身也和丈夫一樣馳騁疆場。
二人見與長孫無忌的距離越拉越遠,便勒住馬韁調轉馬頭,等待他們三人。
長孫無忌騎在馬上,身子有些僵硬,馬兒度著方步穩穩前行,兩位隨從兩邊小心保護,用了好大一會兒,三人三騎才來到長孫夫婦跟前。
幾人下馬,面前是萬傾良田,田裡的麥苗剛長出一兩寸高,還沒有遮蓋住地面,滿地的白霜襯托著一道道淺綠,遠處的村落隱在薄霧之中。
長孫無忌問道:“阿爺,這是什麼地方?”
長孫晟道:“這方圓數里皆是我家田產。那些村落,是我家佃戶居住的地方。你想到村裡看一看嗎?”
長孫無忌問道:“什麼是佃戶呀?”
長孫晟道:“佃戶,就是為我家種地耕田的家奴。種我家的地,給我們家交地租,幹得好收成好的話,可以多打些糧食,生活就好一些。”
“不好好幹的話,打的糧食就少,生活就差一些。他們的戶籍是依附於我家土地的,不得遷移。如果離開,官府就會作為逃奴抓回。我大隋律法:任何人不得收留逃奴。”
長孫無忌又問:“那佃戶就一輩子只能為奴嗎?”
長孫晟道:“基本上是,但是有兩種情況可以脫了奴籍:一是主人開恩放免;二是自己攢了足夠多的錢,可以用這些錢贖身。”
長孫無忌好像已經明白,點了點頭。
長孫晟道:“我們到村落裡去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