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慈父教誨(第1/2頁)
章節報錯
正月初二,按照過年習俗是已嫁女子回孃家省親之日。
用過早膳,高秋娘精心打扮,略施淡妝,穿戴一新。讓玉菡梳了一個開屏髻,上穿金色窄袖短襖,外罩黑色雲紋半臂,下穿紅底藍花長裙,身披白色貂裘斗篷,顯得高貴典雅,清麗脫俗。
收拾完畢,由玉菡、書香扶著出了內院,黃嫗牽了長孫無忌跟在身後。
大門外,停著一輛青帷犢車,按照大隋禮制:五品已上命婦,並乘青幰,與其夫同。所以高秋娘出行可以用和長孫晟同樣規格的犢車。
犢車旁邊放著四個箱籠,是為省親準備的禮品。
高秋娘和長孫無忌上了犢車,玉菡、書香分別跟在車廂兩側,八個家僕抬著箱籠跟在車後。
永興裡和崇仁裡兩坊南北相對,中間隔一條街,正對皇城景風門。高秋娘一行出永興裡南坊門,穿過景風門大街,就進入了崇仁裡北坊門。
崇仁裡是長安最繁華的坊之一,由於北街正對皇城景風門,與尚書省吏部選院最近。進京參與遴選的候補官員大多都在崇仁裡臨時居住。
加上坊南與進行珠寶、玉器交易的東市相連,崇仁裡常常是車水馬龍,坊內客棧、酒樓晝夜人聲喧嚷,夜間燈火不絕。
進入北坊門路東是寶剎寺,大殿巍峨,香客如雲。
順著崇仁裡南北街一直向南,快到南坊門時,向右即是高府,大門朝南。府門和長孫將軍府一樣氣勢宏偉,一看就是權貴之家。
知道高家女郎今日要回府省親,一大早家僮便立在街口瞭望。
見到青帷犢車沿大街向南徐徐駛來,傳信的家僮飛奔回府稟報。待犢車在府門前停穩,高儉妻子鮮于氏已在門口等候,一邊命家僕接了箱籠,一邊上前扶高秋娘下車。
下車站穩,高秋娘便要行禮,鮮于娘子託著她的胳膊笑道“妹妹現在是雙身子的人,就不要拘那麼多俗禮了。”
高秋娘也沒有勉強,微笑道拉過長孫無忌說道:“快見過你舅母。”
長孫無忌叉手作了一揖道:“無忌祝舅母新年身體康泰,萬事如意。”
鮮于娘子笑著打量著長孫無忌,誇道:“無忌越來越懂事了,跟個小大人似的。一會舅母給你發壓歲錢。”
寒暄過後,鮮于娘子扶著高秋娘右臂,高秋娘左手牽著長孫無忌,三人一起走進府門。
鮮于娘子乃北齊義陽郡王、領軍大將軍鮮于世榮之女。
當年北周滅北齊,大軍攻入鄴城,眾將皆降,只有鮮于世榮擂鼓不輟,被俘之後堅決不降,慷慨赴死。
高秋娘的父親高勵感於鮮于世榮高義,娶其女為兒子高儉之妻。
鮮于娘子知書達理,忠義至孝,頗有其父親遺風,及至後來高儉被貶交趾,鮮于娘子獨自一人養育子女,精心侍奉婆母,其孝行為後世廣為傳頌。
行至二門,只見一個和長孫無忌年齡大小相仿的男孩跑過來,見到高秋娘,男孩止住腳步,喜道:“姑母、無忌你們來了?”
看到是自己的侄子高履行,高秋娘親切地問道:“履行,你這是幹啥去呀?”
高履行脆生生道:“我正要去接姑母。”說完規規矩矩行了個禮,然後上前拉住長孫無忌的手。
幾個人說笑著到了內院前廳。廳內,父親高勵、母親高老夫人和高儉正在坐著說話。
高儉見鮮于娘子扶著高秋娘進來忙站起身,兩位老人望著有孕在身的女兒,露出關切的目光,見她臉色紅潤,淺笑盈盈,心中很是欣慰。
高秋娘道:“阿爺、阿孃新年安好。”接著叉手屈膝行了個禮。
高老夫人招手道:“身子都這樣了,還行什麼禮,快坐過來讓阿孃看看。”
高秋娘依言坐到高老夫人身邊。高老夫人拉著女兒的手,從上到下又仔細看了個遍,問吃飯怎樣?都吃了什麼藥?
高秋娘都一一作答。高老夫人一個勁地問長問短,眼裡好像再沒有其他人。
滿屋子的人看著兩人說話,長孫無忌見外婆和母親說個不停,插話道:“外婆,無忌還沒有給你磕頭呢。”
高老夫人這才把注意力從女兒身上移開,滿眼含笑地望著長孫無忌道:“喲,怎麼把我的親外孫忘了?看把他急的,是等著要壓歲錢吧?”
長孫無忌一本正經道:“才不是呢,我要給外公、外婆,舅父、舅母拜年。”
高勵也抱怨老夫人道:“你只顧疼你家閨女,把其他人都涼在一邊,你看孩子們都還站著呢,你也不知道讓個座。”
高秋娘這才有機會仔細看一下父親,發現他很是清瘦,雖然滿面含笑,面露慈祥,但氣色好像不太好。
高勵只比長孫晟大兩歲,卻沒有長孫晟身上那股精氣神,五十出頭已顯出幾分老態。
高勵吩咐道:“你們都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