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阿一,我在這裡是有個問題想問你的。”

這裡陳教授突然發問是讓祝守一沒想到的。因為祝守一一直覺得陳教授問的問題都是極富深意的。

畢竟祝守一始終覺得一點,那就是陳楚是他們這些人裡最聰明的人。

而就是這樣的陳楚如若問出來的問題肯定是有深意的。所以祝守一對於陳楚的問題是絲毫不敢懈怠。

“我想知道如來是怎樣的一個存在?是正還是邪。”

這個問題在祝守一看來的確也很有深意。

不過也不是不能回答的。

在《西遊記》中如來作為佛家現任最高頭目,幾乎可以說是完美的完成了歷史重任,重新改寫了《西遊記》中的勢力範圍和利益劃分格局,雖為一代明主,但偶有欺詐腹黑之舉,紅與黑皆存,正義與黑暗矛盾一體,天使與惡魔並舉一例,至於露出翅膀還是獠牙則取決於時勢需要,此所謂“胡蘿蔔加大棒”也。

有人就有社會,有社會人才能生存,那般必是無處躲藏的,縱有萬般法力,在涉及生存發展的核心問題也難逃天地人寰之框架。所以如何在框架之內實現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就是考驗各方利益的終極試金石.

所以如來佛祖也是複雜的、綜合的、多面的,具體來說就是:

如來佛祖的矛盾,光明正大與厚黑奸佞的兩面性

一、戰略定力:堅持東擴基本點不動搖

作為《西遊記》中的主線任務的西天取經,在如來佛祖的推動下終於成行,雖然是建立在利益交換妥協的基礎上的,但最終還是達成了佛家的戰略目的。不得不說如來佛祖的戰略定力和長遠眼光確實在西遊中是鶴立雞群的存在,佛家勢力雖小但是卻有著戰略主動,玉帝和老君都相對被動配合應對的角色,能夠以小博大,以弱勝強,同時還要排除自家反對派的干擾,外界妖魔不可控因素的影響,順利完成取經任務,如來佛祖居功至偉。

雖偶有縱妖為患、假話真說的私心,但終究瑕不掩瑜,是西遊中極少有神仙政治家。

在華夏曆史中存在很多如來式的領袖,亦或者說很多帝王將相均有著如來的內在配置:既可以分解成奇謀大略的正道分母,也可組成爾虞我詐的陰謀分子,運籌帷幄之間抽絲剝繭,撥開山雲見月明,在欺詐陰謀裹挾中行正大陽謀之道。試問唐宗宋祖,漢皇明帝哪個開國中興之君不是從血雨腥風中艱難跋涉而成,哪個沒用過雞鳴狗盜之徒做狼狽逃脫之舉?華夏曆史上最舒服的盛世皇帝乾隆也是仰仗雍正帝的殘酷改革帶來的福廕罷了。

二、對外宣傳:半真半假忽悠矇蔽拉攏盟友

如來佛祖不光是戰略眼光獨到,說話的藝術也是爐火純青,可謂是見人說人話,見鬼道鬼語的極致。

對四大部洲我們可以分成兩類:一類是與佛家沒有利害衝突的,例如東勝神洲和北俱蘆洲;另一類是和佛家有著深刻的利益糾葛的,例如西牛賀洲和南膳部洲。對前者評價比較客觀,對後者則是以己方利益為出點,必有偏頗。

先說前一類,東勝神洲距離佛祖大本營天竺國太過遙遠,中間隔著南膳部洲,佛祖實在是鞭長莫及。北俱蘆洲居住的都是妖魔鬼怪,人跡罕至無享供奉,才有後文玉帝敕令真武大帝蕩魔除妖,“盂蘭盆會”之時尚未開闢。當局者迷旁觀者清,與自己沒有利益衝突則會公平公正,因此這兩個部洲的評價是相對客觀公正的。

再說後一種,西牛賀洲是佛祖大本營所在地,自然是要大誇而特誇,要為自己對外擴張找到道德制高點和法理依據,打著“揍你是為你好”的旗子去殺人放火才行。但是西牛賀洲真的像佛祖說的那麼好嗎?非也。

原文第九十一回:

那和尚合掌道:“我這裡向善的人,看經唸佛,都指望修到你中華地託生。”

一群天竺國的和尚做夢都想投胎去大唐,可見實際上西牛賀洲真實的狀況。固國不以山河之險,域民不以封疆之利,百姓一個個的都想逃亡,還能誇誇其談西牛賀洲如何“養氣潛靈”、“人人固壽”,簡直是厚顏無恥。

最後是南膳部洲,其中裡就坐落著《西遊記》中最強大富庶的國家:李唐王朝,在《西遊記》中借用了這個華夏曆史上封建制度最高峰的超級大國,也是佛祖東擴的終點站。但是我們看佛祖是怎麼評價的她的:

“正所謂口舌兇場,是非惡海。我有三藏真經,可以勸人為善。”

看到佛祖的話語技巧了吧,先說你有毛病,再說我這有藥,你才能乖乖掏錢。這不和本山大叔的《賣車》一個套路嘛,你不跺麻了怎麼賣車?同樣的道理,不說你“是非惡海”怎麼賣你經文?但是在取經的途中唐僧師徒但凡表明自己是“東土大唐而來”,沿途人馬如何反應:寶象國君臣稱“上邦人物,禮樂雍容如此!”;烏雞國國王稱“師父”;祭賽國王稱“聖僧”;朱紫國稱“神僧”等不一而足,皆視大唐為上邦貴國,國王見面都要禮讓三分。

此與佛祖所說大相徑庭,人人都羨慕怎麼會是“是非惡海”?佛祖的話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其本質就是為推銷真經,爭取天界集團對取經的支援,進而推動取經落地。至於手段都是為目的服務的,只要目的達到了管那麼多幹嘛?

說到底在華夏文化中,所謂信仰就是個遮掩的面子,實質的裡子就是了更享受地生活,只要生活更爽信啥都無所謂,神仙、妖怪和凡人都是一樣的。

三、服從大局:半睜半閉假寐有效控制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