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章 走好路才重要(第1/2頁)
章節報錯
祝守一覺得若是阿九是和他一樣的品味,那麼炳叔的品味就讓祝守一不敢恭維了。
這時候的炳叔居然是要他講講“沙師弟”。
其實祝守一覺得這個角色不是沒有能說的點,但其實他並不太喜歡就是了。
不過這裡炳叔想聽,祝守一自然也會說一說的。
其實捲簾大將這一生初期高開高走,中期被貶成魔,末期位列仙班,可謂人生五味皆具,世間風霜飽嘗。
一、打碎琉璃盞:死罪僥倖逃活罪真應得
關於捲簾大將被貶下界的原因,在西遊記當中交代的很清楚,原文第八回:
那魔告道:“菩薩,恕我之罪,待我訴告。我不是妖邪,我是靈霄殿下侍鑾輿的捲簾大將。只因在蟠桃會上,失手打碎了琉璃盞,玉帝把我打了八百,貶下界來,變得這般模樣。又教七日一次,將飛劍來穿我胸脅百餘下方回,故此這般苦惱。”
捲簾大將自述的很清楚,就是因為在蟠桃會上打碎了琉璃盞才流放至流沙河。這個琉璃盞是個什麼東西?其實一般就是皇家貴族點燈照亮的用品,也就是咱們平常用的檯燈,本身並不是一個多麼重要值錢的物件。但是中國有句俗語叫:
“不打勤,不打懶,專打不長眼”
要是平常打碎了就碎了,沒什麼大不了,作為玉帝的貼身侍衛長,這點兒面子玉帝肯定會給的。但是捲簾大將早不打晚不打,偏偏在蟠桃大會上打碎。
蟠桃大會是什麼?是天界一年一度三大勢力聚會碰頭,確定來年工作計劃的盛會,其實就相當於開大會。
你想想吧,當大佬在前面鄭重其事的宣講工作計劃的時候,旁邊上了個人,把他旁邊的檯燈給碎了,這不就相當於在全體天界的神仙面前啪啪打玉帝的臉嘛,這能饒得了?
要知道在封建時代惹惱了皇帝,殺頭都是輕的,腰斬的有之,康熙朝進士俞鴻圖,因洩露考題被雍正腰斬,結果一到刀兩斷之後沒直接死,手指蘸著自己的血,連續寫下七個“慘”字,當場者無不毛骨悚然;凌遲的有之,明末劉瑾,明武宗賞了三千三百五十七刀,連續割了三天,第一天割完了三百五十七刀,這傢伙回到大牢他還喝了幾碗粥,但是第二天割了數十刀後氣絕身亡,剩下還得繼續割,最後剃成了乾柴棍;誅殺十族的也有之,方孝孺自己死了還不行,還得帶上親戚朋友同窗。從這個角度上講,單單的被個人砍頭實際上是對犯罪者的一種恩典,至少死的痛快,還不連累別人。
身為明晚期人士的吳承恩,自然對大明官場一些事情必然很清楚,沙悟淨在玉帝震怒之下逃脫死罪已經是萬般僥倖,再流放而不受皮肉之苦,純屬異想天開,所以每七日萬劍穿心也是應有之意,沒有什麼值得可憐的。要是沒有這萬劍穿心,反倒說明玉帝極度偏袒捲簾大將了。
二、平凡且特殊:幸遇眷侶還有一女。
也許是捲簾大將在流沙河吃攢的九枚頭骨和其超高情商的語言藝術太過突出,大家通常忽視了其真實的出身,原文第十四回:
沙和尚合掌道:“老沙原系凡夫,因怕輪迴訪道。雲遊海角,浪蕩天涯。常得衣缽隨身,每煉心神在舍。因此虔誠,得逢仙侶。養就孩兒,配緣奼女。工滿三千,合和四相。超天界,拜玄穹,官授捲簾大將,侍御鳳輦龍車,封號將軍。”
說沙悟淨“平凡”因為在《西遊記》主要情節開始之前他就是一界凡人,因為怕死所以尋仙訪道去修行,後來運氣特別好,碰見一個修仙的媳婦兒,還生了一個姑娘,並因為這段仙緣而功德圓滿,飛昇天界。
沙悟淨要說特殊,他可能是佛家這一票人裡邊,唯一有過正常人家庭生活的一位。在整個光棍兒聳立的佛家有這麼一位,也真是卓爾不群了。但要注意的是,沙悟淨的女兒是在其成仙之前誕生的,縱觀整部《西遊記》沒有任何位列仙班同時還能生兒育女的橋段(奎木狼是先為妖后生子),細思則極恐(後文詳細解讀)。沙悟淨的人生軌跡特別像《雍正王朝》裡的張五哥:前期九死一生,中期飛黃騰達,晚期守墓隱居,異曲同工。
三、降妖禪杖:非金非鐵月桂梭羅。
大家通常受八六版西遊記的影響,認為悟淨拿的那把降妖禪杖是金屬製品,實際上原文當中說的很清楚。
在二十二回流沙河之戰之時,勿進小卷簾大將向八戒透露了自己武器的來源:實際記上就是一根月桂的樹枝所制,純木質武器。
但是這裡衍生出來一個非常奇怪的橋段,就是這二位一個是捲簾大將,一個是天蓬元帥,居然互相不認識,這是不是很奇怪?
按照道理來說作為天河水軍的總司令,高官厚祿,另外一個是玉帝的貼身侍衛長,二者至少在蟠桃會上見過,並且應當是混個臉熟,但是為什麼他們會不知道會互相不認識。捲簾大將不認識八戒是很正常,容易理解,因為八戒在下凡之後就以本相示人,而不是在天界之時的人樣。但是八戒不認識捲簾大將則是萬萬不應該。
這個原理或許和二十八星宿下界之後奎木狼為妖是一樣的。奎木狼下界作為二十八星宿之一是玉帝的嫡系部隊,而下界之後八戒和沙僧都沒認出來奎木狼的真實面目。同樣的怪象重複出現,這可必定不是吳承恩的疏忽,而是有意安排。藉此來諷刺朝廷的封疆大吏,朝堂之上溫文爾雅,彬彬有禮;田野之間面對百姓則兇相畢露,貪婪無恥,也是用心良苦的暗諷朝廷吏治欺上瞞下兩面派的作風。
四、流放本無水,先下手為強
沙和尚在流沙河受戒皈依,但是其初始流放之地並非流沙河,第二十二回八戒和悟淨戰前例行自我介紹:那怪道:“我自小生來神氣壯,乾坤萬里曾遊蕩……饒死回生不典刑,遭貶流沙東岸上。飽時困臥此山中,餓去翻波尋食餉……”
這也就是說,悟淨當時被貶的目的地不是流沙河,而是流沙河東岸,但是現在卻佔據了流沙河。
這裡面其實還有一個非常細小的橋段,就是前後的呼應。在後文當中,還出現了一個流沙國,原文第六十六回,
太子道:“你要知我武藝,等我道來:祖居西土流沙國,我父原為沙國王。……”
這裡的太子就是小張太子,也就是在西遊記當中凡人修仙唯二得道的一位。他的出身就是流沙國太子,師傅就是大聖國師王菩薩。
流沙國中流沙河,小張太子也算是沙悟淨的半個老鄉。但是在西遊記當中,大聖國師王菩薩和其徒弟小張太子純屬一個龍套角色,有價值的線索並不多,並不能夠為證實沙悟淨提供更多有利的條件,過度解讀反而誤入歧途。
說實話,沙悟淨其實真是主角當中最沒有存在感的一位,但這不就是絕大多數平凡的我們嗎?辛辛苦苦勤勤懇懇,奮鬥一生卻總因為一些細小之事,重重跌倒在地而悔恨不已。
但是就算是妻離子散,萬劍穿心,但生活還得繼續,仍然還要挑著生活繼續負重前行。與其說人人都羨慕做悟空式的英雄,倒不如說沙悟淨是絕大多數活在世間人的真實寫照,只是人人均為好高騖遠,卻個個都走不穩自己腳下的路。
而祝守一覺得從職場中人的類群來看,《西遊記》裡的沙僧是標準混日子的資深“老油條”型別!具體表現有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