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我們分析過了佛家內部的三股派別:過去佛、現在佛和未來佛。燃燈古佛在西遊中存在感太低,基本都是以學術交流(講經論道)和參加蟠桃會等形式出現,但是在第九十八回確是大大的露了一回臉:派白雄使者提示唐僧空白經文一事。在這裡是如來先賣個破綻,既是要傳經那肯定不能取走空白經文,必是有後招來挽救,但是此時燃燈古佛捷足先登未經請示私自行動,陷如來於不義。雖然如來嘴裡輕描淡寫的說著“經不能輕傳”,但是心裡一定是一萬個草泥馬飛過。

同時為未來佛的彌勒佛也給如來佛祖出了道小難題:讓自己童子黃袍怪假設小雷音寺。假立小雷音寺,看似較小但是性質惡劣,彌勒佛手下以取經設難的名義“另立朝廷”,這還了得,這就是彌勒佛挑明瞭要和如來分立了。上述兩種行為如來佛祖竟然未有任何反應,是如來不知道嗎?絕不可能!若是假立小雷音寺是如來疏忽大意,那麼空白經文事發如來一定是洞若觀火,但是為什麼如來按兵不動?正是為了取經大業的戰略考慮,也就是一切為了主要矛盾讓路,先保證取經東擴的戰略任務順利完成,那點兒小動作的回頭再說。

如果現在挑明瞭現在佛和未來佛的衝突,取經怎能完成?如同敘利亞內戰,誰還去關心百姓死活吶?所以小不忍則亂大謀,為了取經大業,佛祖也不得不假裝看不見而忍讓三分。

四、評定職稱:大公有私至允至當

若只說如來佛祖腹黑算計,還真是冤死他了,如來在關鍵問題上的乾綱獨斷,特別是在取經功成名就之後師徒四人職位配置的問題上,斟酌拿捏得至允至當,公平合理,體現出如來高超的領導藝術。

旃檀功德佛:功德無量。

原文最後第一百回:

“今喜皈依,秉我加持,又乘吾教,取去真經。甚有功果,加升大職正果,汝為旃檀功德佛。”

我:

唐僧為旃檀功德佛,旃檀本意原為一種帶有香味的樹木,現考證通常被認為是檀香樹,常被用作佛像或者焚香使用。而佛家焚香進貢被認為是佛家信徒增加功德的一種方法,因此旃檀功德佛就是功德無量的意思。唐僧作為如來的二弟子,其輩分可以說是三佛之下,萬佛之上,這次又是取經團隊的精神領袖,使得佛家勢力一路順利東擴,極大地提升了佛家的生存狀態和天界威望,資格老功勞大確理應授佛。唐僧的位置有點類似於漢初蕭何、明初李善長,雖不是衝鋒陷陣,但是坐鎮中央便能穩住陣腳,所以劉邦稱帝后封蕭何:

“酇侯”,其所食城邑最多。

同樣的道理適用於唐三藏。此次取經佛祖費盡心機掃清取經障礙,搭建東擴平臺,於公推動佛家擴張,於私安排親徒上任,可謂公私兼顧。但同時我們還應該看到在金蟬子未成取經大業之前,並未有佛家任何職位,可以看到佛祖更多的考慮是賢能而非唯親。

鬥戰勝佛:打架先鋒官。

如果說唐僧是整個團隊的精神領袖,則悟空是武值擔當,一路上降妖除魔以至於可以總結成“兩個凡是”:凡是悟空參加的劫難最終都贏了,凡是悟空空位的武鬥都輸了(後文詳細分析)。鬥戰勝佛的意思就是“首戰用我,用我必勝”、“老子打架從來沒輸過”:一方面肯定了悟空在取經團隊中的主要作用,另一方面也給了悟空和唐僧一樣的職稱“佛”,但排名在旃檀功德佛之後,是“佛”裡的最後一位。作為西遊記裡的絕對主角,從生下來就沒有消停過的,偷蟠桃盜金丹亂蟠桃會,哪一條都夠死十萬八千次,能評上“佛”也是悟空最好的歸宿,畢竟當年大哥牛魔王被迫皈依後大機率只是個坐騎的命,而悟空已然是個主子了。

淨壇使者:吃光喝淨的兜底。

八戒,曾經的天蓬元帥,天庭海軍總司令,最後淪落到一個“使者”的地步,雖然勉強是“菩薩”的職稱,但是相比天庭時期確實寒酸了很多。但是就客觀來說,就取經的貢獻而言,淨壇使者的封號確實是公平恰當的。

我們簡單分析下:就武力而言,八戒是二號位,打架三平六敗一勝,敗多勝少;就日常工作而言,主事挑擔負重之責(八戒挑擔子,而非悟淨),但多有埋怨偷懶,苦勞大於功勞;雖有高光時刻,但與日常挑撥離間功過相抵,不予表彰。

總體來說,八戒的貢獻主要體現在做苦力上,功勞和他挑撥離間的負能量可以相抵,佛祖給了一個“使者”是很合理的,要是評上“佛”那則很難服眾(悟空和三藏難以接受)。關鍵是佛祖給的這個使者是吃飯用的,“淨壇”的意思就是吃光喝淨,職位不高卻是很適合八戒,畢竟八戒的肚量兩石乾飯也不叫事兒。所以你看佛祖領導的方式很細膩,職稱要公正服眾,但職務內容就得因人而異,適合的才是最好的。

金身羅漢:和事佬

關於悟淨的梗有一個想必大家都聽過,說沙和尚只會三句話:

“大師兄,師傅被妖精抓走了”,“二師兄,師傅被妖精抓走了”,“師傅,咱們都被妖精抓走了”。

說實話悟淨在《西遊中》算是最沒存在感的,但是這個團隊又少不了他,平常負責給唐僧牽馬,順便打打輔助,主職則是和事佬。團隊中如是沒有悟淨則寸步難行:唐僧對悟空心存戒備,悟空看不上八戒,八戒精於挑撥唐僧和悟空矛盾,若是沒悟淨從中周旋那麼沒進西牛賀洲就得散了夥。這一點如來佛祖看得很清楚,所以對不求有功只求解脫萬劍穿心之苦的捲簾大將來說,最後給一個“金身羅漢”的職稱,也是對悟淨的一種解脫,畢竟在流沙河的日子真的不是人過的。

“人性是什麼,人性就是神性和獸性的結合,神性代表絕對的理性,獸性則是絕對感性,而人恰好是中間的那個。”

佛祖被刻畫的立體豐滿,有血有肉,不似那個只會發號施令的玉帝般面無表情高高在上。

其實《西遊中》任何神的身份都能在現實社會中找到對應的事物,玉帝不過是皇帝之流、佛祖不過是內閣首輔之類,老君不過是外戚內侍之派,諸如此類,不一而足,既是人類那必然理性和感性並存,才有社會生活的複雜與深刻而至不可預測,而這才是《西遊記》的真正意義。

這也是祝守一覺得,這並不能用正派和反派來區分。

您可以在百度裡搜尋 我的女朋友是九叔傳人 八零書屋查詢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