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的九叔也是問了祝守一一個問題,那就是這本書到底應該如何去看。

這個問題雖然很籠統,但祝守一覺得也很好說明清楚。

祝守一覺得其作為古典文學“四大名著”《西遊記》《三國演義》《水滸傳》《紅樓夢》和暑期檔“四大名著”(即《西遊記》《還珠格格》《亮劍》《新白娘子傳奇》)兩個組別的雙料冠軍,《西遊記》經受住了《紅樓夢》和《還珠格格》的雙重挑戰,堪稱經典文學和暑期衛視的跨界總霸主。

近年來,許多人從《西遊記》中發掘出不少諷喻職場現實的內涵,力圖帶我們認識到這絕不僅僅是一部少兒讀物。許多內幕揭開,令人冷汗涔涔,大呼過癮。事實上,諷喻也只是《西遊記》的多重內涵之一,其實《西遊記》是用密碼寫作的,如果我們將其解鎖為明碼,還將發現一個更加宏大的世界。

那如何參透《西遊記》的九重密碼?

為什麼《西遊記》這麼成功?要回答這個問題,就需要認識到它深邃的層層內涵,而不僅僅停留在有了金箍棒和筋斗雲怎樣扮英雄的幻想中。我認為讀《西遊記》至少要參透九重密碼。

第一點,老少咸宜的精彩神魔打鬥。作為一部名著,首先要在觀賞性層面立得住腳。

我從未遇到過哪怕一個人不認可《西遊記》的觀賞性——是的,沒有,一個都沒有——包括文盲——除非有人連文盲都不如。古往今來沒有哪部文藝作品的讀者群能夠覆蓋全人類——除了《西遊記》——我甚至相信還可以覆蓋神、仙、佛、鬼、妖類。

儘管這是最膚淺的一個層次,是把密碼當明碼看,但不誇張地說,僅憑這個層次,《西遊記》便已無愧於人類文學藝術史上的一份瑰寶。

第二點,個人戰勝組織的英雄史詩。少年!你可曾為一人一棒(確切地說是一猴一棒)大鬧天宮的壯舉忘情喝彩?你可曾被自封“齊天大聖”的通天豪情點燃心中的烈焰?你可曾被力敵十萬天兵、滿天神佛的鬥爭精神感動得淚流滿面?你可曾被86版電視連續劇裡最高統治者玉皇大帝被嚇得鑽桌子的狼狽神情逗得開懷大笑?三界六道四大部洲還有比這更恢弘壯麗的個人英雄史詩嗎!現實中,個人在組織面前是渺小的,更遑論國家,但超級英雄卻往往上演著銅頭鐵臂對抗政權組織的好戲,而我們的英雄孫悟空卻以一己之力對抗整個天庭!超人、綠巨人、金剛狼、神奇女俠不得不甘拜下風。

第三點。百折不撓的勵志故事。相信大家小學都學過一個寓言:《猴子掰玉米》,寓意缺乏定力、見異思遷之人終無所成。然而《西遊記》卻是一隻猴子堅定執著,終成正果的故事。還有原本弱小怯懦的唐僧、原本貪吃好色的豬八戒、原本犯過大錯的沙和尚以及原本不怎麼樣的白龍馬,他們都經受住了重重考驗,修成正果。其實,最是百折不饒的還並非這幾位:唐僧是佛祖座下二弟子金蟬子轉世,歷經十世修行,而教孫悟空武藝的須菩提祖師門下弟子輩分是“廣大智慧真如性海穎悟圓覺”十二字,孫悟空、豬悟能、沙悟淨都排在第十輩。沙悟淨說他在流沙河吃了九個取經人,那麼唐僧就是第十個。十、十、十,這可不是什麼巧合,而是如來佛祖更加令人驚歎的執著。

第四點,深邃神秘的修仙哲理。這畢竟是一部以神仙妖魔為表象的,人物、法器、數字無不充斥著帶有宗教暗示的神秘色彩,使得全書更顯深邃神秘而富有哲理,說穿了就是裝逼成功。比如師徒五人(含白龍馬)分別代表了陰陽五行,相生相剋。

一路上遇到的妖魔也是以五行相生的順序出場,解決他們的辦法也必須用相剋的屬性。書中出現的數字,比如金箍棒重13500斤,花果山有妖猴47000名,取經走了14年(5048天,一藏之數),其實都是煉丹術中的一些引數。一條取經路,引嬰兒、斬三尸、煉內丹、脫外胎、去金公、存木母、逐心猿、收意馬、肝火滅、腎水枯……細看目錄,無外乎丹爐裡一道提煉程式[3]。不少人糾結於《西遊記》到底是弘揚佛法還是道法,更有人提出其實是在弘揚王陽明的心學。

第五點,諷喻現實的。應該說《西遊記》的本質畢竟是一部諷喻,很多人發現一個規律:沒背景的妖怪一棒打死,比如白骨精、老虎精等野妖怪;有背景的比如神仙的坐騎、童子即便作惡多端,主人趕來一句話就帶回去,啥事兒沒有。這就是現實。

其實本質本來非常簡單——利益分配,但往往又要披上掩蓋本質的外衣,反而常表現得極不合理。比如《西遊記》中很多人明明會飛,為什麼要讓唐僧慢吞吞地走十四年去取經?孫悟空大鬧天宮時那麼厲害,神仙都被打成縮頭烏龜,為什麼取經時反而連他們的童子、坐騎都奈何不了?

這些都算淺層次的疑問了,更深的還有:誰都知道猴子偷桃,玉帝為什麼偏偏讓一隻猴去管蟠桃園?紅孩兒只是一個妖怪的兒子,為什麼那麼囂張?關鍵是他極其囂張地侮辱完了觀音這麼大領導,領導還忍氣吞聲地給了他不錯的職位?

相反青牛精的金剛鐲那麼厲害,什麼兵器都能收,連如來的金丹砂也照收不誤,但他只收兵器不傷人,太上老君一來他又立即伏法,怎麼就這麼有教養呢?

須菩提祖師到底是誰,他為何莫名消失了?為什麼玉帝要求鳳仙郡拜佛才給下雨?小雷音寺黃眉老怪為何膽敢冒充佛祖?三個犀牛精為何敢在靈山腳下冒充佛爺享受香油,還持續了上千年……

《西遊記》留下了太多疑惑,但只要您看穿他們的神性,理解他們的人性。

第六點,明朝皇帝扶植私臣對抗公權。如果能把《西遊記》紮紮實實地放在成書的明中後期時代背景下再來看,我們不難將書中隱喻和史實對應起來。

大鬧天宮時,如來曾向孫悟空宣傳玉帝的修煉年限:“他自幼修持,苦歷過一千七百五十劫。每劫該十二萬九千六百年。”1750,這就是作者留給我們的第一個密碼。如果我們把玉帝看作人間的皇帝,用再把“劫”這樣的神仙數字換成現實中常用的年。

皇帝,1750年,這不難算。秦始皇在公元前221年創立皇帝制度,歷過1750年,來到明世宗嘉靖八年。明神宗萬曆二十年出版的世德堂本《西遊記》諷喻的現實故事大多正是由嘉靖初年徐徐展開。

《西遊記》的主線當然就是西天取經這個專案,其本質是佛教東擴,透過將大乘三藏真經傳播到東土,搶了不少道家的香火。這顯然影射了明朝皇帝(玉皇大帝)有意扶植內朝私臣(佛教),來對抗過於強大的外朝文官(道教)的政治手腕。

扶植一派,打壓一派,這是政治博弈中最常見的手腕。道教神仙幾乎壟斷了天庭的清要職位,卻不怎麼聽玉帝的話,所以玉帝扶植佛教集團,平抑一下道教。

我知道您在疑惑什麼:玉帝這麼厲害?

其實您誤會了,這不是厲害,恰是窩囊。誤會的根源恐怕就在於對玉帝、如來、太上老君這些角色的定位失誤。很顯然,玉皇大帝暗喻明朝皇帝,甚至可以具體到明世宗(朱厚熜,年號嘉靖,以下稱“嘉靖帝”)。皇帝還要耍這些手段,您說這是厲害還是窩囊?

很多人將如來佛祖置於一個高於玉帝的地位,或者退一步認為佛教集團是獨立於玉帝的道教集團之外的一個平行勢力。必須指出,這些認識都是錯誤的,《西遊記》講的就是一個朝廷內部的官場,而不是國際關係與貿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