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迴歸到正題,祝守一這裡說得輕鬆,但這就讓陳教授有點不懂了。

陳教授是更想知道這本書裡到底蘊藏著什麼道理。

這點祝守一覺得可以具體事例具體說。

祝守一覺得整個西遊記是在諷刺明代的人際關係之複雜,和社會的陰暗面,這裡祝守一說一個片段大家就理解了。

西遊記中鳳仙郡這一集,實際上是玉帝的一個局,透過一件小事兒,徹底重新樹立權威。

西遊記在86版並沒有拍鳳仙郡,續集才拍的,為什麼沒有拍啊,因為他們沒有理解這一回,不明白裡面的人情世故,覺得太沒有意思了,就是唐僧一行人,過來求了求雨,就走了,沒有情結衝突,很莫名其妙的一回。不符合剛擒住了一個妖,又降住了幾個魔,妖魔鬼怪怎麼就那麼多。

這是一篇文戲,鳳仙郡郡侯兩口子吵架,掀翻了供桌讓狗把貢品給吃了,玉帝發怒,然後玉帝弄了米山面山金鎖,三年不給這個地方下雨,還有點陰暗的感覺,覺得玉帝小心眼,沒啥意思,那就太小看我們的四大名著了,其實裡面沒有一句話是廢話。

我們先看看鳳仙郡是什麼地位?他是進入佛祖地界的第一站天竺,天竺國邊緣的第一門戶,就是鳳仙郡,之所以玉帝選擇了這麼一個邊界地帶,搞這個事兒,是有重大寓意的,明面上是玉帝和如來之間的較量,如果在這裡直接搞事情的話,面子上掛不住,但是打個擦邊球是可以的,也是就在邊界地帶,玉帝發了脾氣,做了一次軍事演習,敲打瞭如來。

大家說如來這麼厲害,還管不到下雨這件小事嗎?是的,他沒法搞,儘管這一回,如來沒有出現,但是如來做了最佳選擇,就是不說話,這一局,他是沉默了,他也必須沉默。

先搞清楚玉帝為什麼搞著一出,玉帝除了在孫悟空大鬧天宮大規模亮相之外,西遊記整本書裡面這是第二次大規模亮相。

當時三清四御算位置很高,但玉帝是擁有管理世俗的權力,孫悟空大鬧天空的時候,玉帝的手下各個身懷絕技,但是都不出全力,託塔李天王都沒有親自出手,只是讓他兒子哪吒出手。

為什麼會有這個結果?就是道教(三清)勢利一家獨大,玉帝手下很多都是道教,而玉帝又不是意識形態的精神領袖,快被道教架空了,管理不好做,已經指揮不動了,最後他找來了如來,讓佛教來做平衡。

玉帝想扶持佛,有三個難題需要完成。

第一個問題,我要扶持你發展,但是不能讓你太猖獗,這個是我給你的,不是你要的,我要控制你,還要扶持你。

第二個問題,我既要打擊道教扶持佛教,又要讓道家支援,他還說不出話來。

第三個問題,我把這件事做成了,目的達到了,還不能讓別人說我,我平衡各方勢利,大家還得尊重我,還得讓大家覺得,我玉帝誰都沒幫,又能達到自己的意圖,面子裡子都要。

這三個難題,是幾乎不可能完成的,對於普通人而言,真的是太難了。

但是這三個難題,玉帝透過鳳仙郡做了最合理的安排,可以說這是一場政治大戲,當老大搞政治都知道,三角平衡定律,手下要分成兩派。

就像鳳仙郡這個事情,還用玉帝親自出手嗎,手下就把事情解決了,一個大集團出了事情還要領導自己出手,就說明玉帝到了沒人可用的境地。

當孫悟空快到天竺了,玉帝在這裡設下了一個局。

玉帝到下面去巡視,三天前(天上一日地下一年嘛)到了鳳仙郡,正好看到鳳仙郡郡守的老婆把貢品弄翻了,損壞了道教尊嚴,玉帝要罰他,就是這麼一個事情的來由。

這個來由我們要看看,他是在祭誰,是在祭天,也是在祭道教,而不是在祭佛。玉帝其實掐指一算就知道事情的來由,就是想借題發揮,借這個事情要演一場戲。就是在佛祖腳下,還有人不信佛搞一把熱度,在面上他是在替道教說話,就是說領導在維護我們的利益,所以,道教沒有人說話,懲罰你不下雨,設定米山面山金鎖。

在佛教的地界上弄這一出,代表著什麼呢,表達了什麼呢?就是在你的地盤上,我還說了算。就像一個老大,在別人地盤上砍了一個小弟,對方老大會為了一個小弟說話嗎?不會的,何況,玉帝還找了一個冠冕堂皇的藉口,所以如來只能不說話。

玉帝明面上是幫了道教,打了佛教的臉,立了三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米山讓小雞啄米,面山讓狗舔,金鎖讓蠟燭燒。

好了,這個局算是正式開始了。

對於降雨問題,孫悟空是不在乎的。下雨在大聖看來小事一樁,把東海龍王調來打幾個噴嚏不就解決了嗎?但事實上不是這樣的,東海龍王雖然一叫就到,但他沒答應大聖的要求。老龍道:“啟上大聖得知,我雖能行雨,乃上天遣用之輩。上天不差,豈敢擅自來此行雨?”孫悟空聽了不高興,說龍王你在推託,不夠意思。敖廣忙道“豈敢推託?但大聖念真言呼喚,不敢不來。一則未奉上天御旨,二則未曾帶得行雨神將,怎麼動得雨部?大聖既有拔濟之心,容小龍回海點兵,煩大聖到天宮奏準,請一道降雨的聖旨,請水官放出龍來,我卻好照旨意數目下雨。

龍王的談話藝術大家看到沒,龍王家族實力龐大,龍子龍孫能這麼多,就來自於辦事的藝術,滴水不漏。

你讓我來我不能不來啊,我給你面子啊,但是來了之後,他又沒說這個事情是玉帝的旨意,八卦半天,那樣就是背後議論領導,孫悟空又是個藏不住訊息的人,如果龍王說了,孫悟空肯定把他賣了,無形中就把領導得罪了,老龍這話說的很圓滑,先是表明了願意幫助猴子的態度,接著訴說沒有聖旨的難處,最後讓孫悟空上天求旨,又給孫悟空指明瞭道路,都留了面子。

封住了四個口。

第一個你讓我來,我不能不來,給你聯絡。

第二個,我得有旨意才能辦事,沒有老大旨意這個事辦不了。

第三個,我沒帶工具,你現場逼我我也沒用。

第四個,我給你指出了突破口,滴水不漏。

所以孫悟空聽了,只能放老龍王回海。

這一段拒絕的藝術,當官的都要好好學一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