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真實的歷史中,玄奘大師可是對著五印十八位國王、3000個大小乘佛教學者和外道2000人,發表佛學宏論,論文答辯任人問難,但無一人能予詰難的啊。

玄奘大師可是被大乘尊為“大乘天”,被小乘尊為“解脫天”的無上人物。

這就好比你現在用英語,在西方哲學終極命題問題上,吵贏了各個世界一流高校的聯隊教授大師們,並獲得了諾獎和一堆學院的終身教授榮譽啊。

為什麼《西遊記》的作者會無視玄奘的智慧和勇氣,而只盯上了他的肉?

吃一口長生不老。

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設定,讓西天路上所有妖精的行為,都有了合理化的動機,

不然為什麼那麼多行人不吃,非要堵你這麼狠的師徒四人?

那毛臉雷公看著就沒胃口?

那豬、那沙和尚……

這樣的TEAM,要沒有唐僧肉做引子,

你搶他幹嘛?

點子又硬又扎手還沒油水,

幹嘛不找個大戶油膩膩的吃他娘?

玄奘求的是智慧,是解脫,但從唐到明,從寺廟到塵世,玄奘大師求來的智慧,在南贍部洲落地了嗎?

在真實的歷史中,玄奘大師涅槃後,他所發揚的“唯識宗”很快就衰落了,因為教義太繁複,沒幾個人真正懂的,

玄奘大師的取經偉業,又給了幾人智慧,幾人勇氣?

大家都把玄奘當什麼?

《西遊記》的作者真正讀懂了玄奘大師的慈悲,讀懂了塵世幾百年變遷的悲哀,他把這一切慈悲和悲哀,默默承受,最終畫出了一個充滿悲哀、戲謔、黑色幽默的答案,大師想傳遞的是精神世界,而凡夫俗子、各種**想要的是隻是長生不老,只是吃人。

隱喻,巨大的隱喻,而背後的悲哀與失望,誰人能懂?

在看似喜劇的設計中,唐僧成了你爭我搶的瑰寶,

可搶的目的是什麼?

是吃了他。

誰關心他取經的智慧和目的?

誰關心他的勇氣?

《西遊記》裡的隱喻,解讀過後驚破心。

曹雪芹的隱喻還蘊含著美感,蘊含著對塵世的愛,

《西遊記》的隱喻不是,隱喻背後全是絕望,慘不忍睹的吶喊和尖叫。

只不過作者把自己的絕望,藏在了微笑之後。

至於《西遊記》各個篇章中的隱喻,更是不勝列舉,女兒國、黃眉怪,人種袋,軟狼牙棒,作者太有意思了,袈裟、緊箍、白馬、釘耙……各藏玄機。

所以祝守一感覺,西遊作者的很多隱喻是多重的,隱喻之間彼此環環相扣,靠隱喻互相之間鉚定和固定,解讀起來確實容易跑偏,但隨著閱歷增加,你每次閱讀《西遊記》都會發現不一樣的寶藏,收穫獨有的心驚肉跳。

儘管西遊記的作者底層是絕望的,是嘲弄信仰的,是對人世間失望的,但他也是有愛的,在《西遊記》的最最後,唐僧、悟空、八戒、沙僧、白龍馬各得正果,悟空最後問道:師父,趁早念個松箍咒,脫下來,打個粉碎……唐僧回答:今已成佛,自然去矣,豈有還在你頭上之理!你試摸摸看。

行者一摸,果然無之。

每次看到這段時,都會鼻子一酸,忍不住為悟空一哭。

人生在世,緊箍哪有終時?

拋脫皮囊,心猿自然去矣。

人生的無奈與掙扎,苦悶與求解,對個人來說,至死方休,對群體來說,哪有終點?

所以祝守一覺得在最終大絕望、大涅槃的底色裡,到最後,作者也還是記得要專門給孫悟空解脫了緊箍咒,無窮隱喻的背後,還是有那麼一點點愛吧。

您可以在百度裡搜尋 我的女朋友是九叔傳人 八零書屋查詢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