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阿一,如果這本書完全按照其書裡的拍成影視,你覺得會如何?”

祝守一現在多少有些哭笑不得,因為不得不說炳叔問他的問題是越來越刁鑽了。

其實這個問題祝守一覺得不是不好回答。

因為結論是已經有了的。

但是說出來就不太好了。

而結論是搞不了。

首先祝守一始終覺得會很不好,會很傷心很難過,會發現所有的人物都不是你熟識的樣子,心目中的英雄形象被掀翻。

第一,唐僧特別愛哭,白馬被吃立馬就哭,說沒有了馬,這西天是去不了了。這不像一個下定決心做大事的反應,不應該是冷靜下來,哪怕沒有馬也會堅定信念走過去嗎?況且只是沒有這匹馬,以後會不會有馬你知道嗎?

唐僧對徒弟更多的是階級關係,徒弟一定得是照顧他,不能違。累了找徒弟,餓了找徒弟,不開心念叨徒弟,你說他大義凜然,那為什麼人參果那段他會答應孫悟空連夜起逃?被人家問難住了還撒謊不曾去過貴寶地?肚子餓了,叫悟空給他找吃的,悟空說這邊太慌了,沒什麼吃的,你再挨挨,一會就有人家了。嘿,人家不高興了,我當年怎麼怎麼救你,怎麼怎麼開化你,現在要你給我找點吃的你不樂意?悟空去了,然後自己被抓了。

就是動畫片裡面小白龍變成仕女舞劍殺妖怪那裡,悟空被譴走了,趕回來救師傅,唐僧完全不道歉的唉,說好了不要悟空,他一來開心得貼上去“徒兒你來救為師了啊”(給你一腳)後面還是悟空說什麼我答應送你去還是要送你去的叭叭叭…唐僧完全失憶忘了譴走悟空,隻字不提好吧。

第二,豬八戒很好色,有一難,神仙變成一個坐擁百畝良田、帶著兩個女兒的寡婦,要師徒留一人入贅,每個人都深痛惡絕,豬八戒卻去找老母親,說是願意留下來入贅,不知道許哪個姐姐給他?老母親試探說:“我要把大女兒配你,恐二女怪,要把兒女配你,恐三女怪,欲將三女配你又恐大女怪。”八戒就說乾脆你三個都給我吧,完了用小手帕遮住他的眼睛讓他抓媳婦,沒抓住,就給老母親說:“娘,既是他們不肯招我,你招了吧”。這次是真的老少統吃老母親意味深長的說怕他腎不好,文中豬八戒毫不忌諱的說他活特別好,

【“再多幾個,你女婿難當也笑納,我幼年間,也曾習得個熬戰之法,管情一個個服侍得他歡喜。”】電視劇裡面誰都沒有見過這話,完全被和諧了,豬八戒的性格減弱了。

第三,最心疼的是孫悟空。被壓五百年,猴子猴孫被欺凌,無所依靠,被唐僧第一次驅趕回花果山,猴孫們的高興和後來孫悟空要走的悲傷有多強烈,上次一走是五百年,這次是多少年?

第四,金角大王那段,孫悟空哭了,掩面痛哭。他和唐僧的關係一直很微妙,既敬他是師傅,也怨他愚昧。他被施法壓在三座大山下,唐僧被擄走,他第一次哭了,一是自己又被壓,更主要的心疼小龍馬、沙僧他們被唐僧連累,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你沒有見過這樣的他。

還有,為了就師傅,他扮成小妖去請老奶奶來吃唐僧肉,小輩肯定要行禮,他站在門口就哭起來了,老孫除了師傅,只拜過三人,西天佛祖、南海觀音、唐僧,如今為了救他要給他人下跪,可是他還是義無反顧的跪了,唉,心涼涼的。

這些人物形象都是大家沒見過的,反正祝守一是很心疼,以前很流行問《西遊記》裡你最喜歡哪一個,想成為哪一個,很多女孩子說唐僧,我是不會喜歡的,來事了就知道哭,你能不能想辦法?豬八戒滿腦子的分家不團結,你們是一個集體,說著如何愛高老莊的媳婦兒,一路上拈花惹草,沙僧看起來聽好,不惹事但是也不擔事好嗎,我會選孫悟空,重情義,努力的維護集體,團結集體,他性子急,那麼他取經路上做錯過什麼嗎??

所以祝守一是覺得真的搞不成的。

那麼結論就是祝守一覺得以今天的拍攝技術來看《西遊記》完全可以拍,如果說不能拍,那就是不能夠拍攝的地方。值得探討的。

第一個便是過不了審,不能拍的鏡頭太多。僅憑這一點絕對無法過審。

但是相較於喪屍電影電視劇,比如《行屍走肉》系列裡的各種逼真的乾屍、內臟、骷髏等等,西遊的程度還差得遠,遠不及世界級禁片的程度。因為《西遊記》壓根就沒有把這些東西當做重點描述的物件,所以大家也不要反覆糾結於此,這不是重點。

第二點便是受眾認知的不統一會導致反對聲音過大

雖說《西遊記》是名著,但祝守一敢說華夏有很大一批人是沒看過原著的,這裡說的原著可不是現代人“美化”過的口水文,而指的是原版白話文《西遊記》。包括回答問題的各位,真的都看過《西遊記》原著嗎?完整看完了嗎?看過幾遍?

看一本書就如同認識一個人,看過一點的書只能算“在人群中多瞄了你一眼”,根本就不算初識。

有人把書買回來陳列在書架上幾十年都沒翻過幾次,這隻能算對門的兩家公司的員工,儘管離得很近,幾十年裡上下班只是互瞄一眼,僅此而已。

有人說我雖然沒看原著,但是我讀了某某專家解讀的某某書,比如吳某雲的書。看完之後受益匪淺,感覺《西遊記》太有意思了,我已經完全瞭解《西遊》了,我也是專家了。

這個就相當於你的同事在背後地跟你嘀咕對門公司裡的那個人的各種小道訊息,他說的再詳細,那也是他自己主觀的東西。你要全面瞭解一個人必須親自去交往才行。

看過幾眼的書就相當於兩個不熟的人見面打打招呼,開開玩笑。關係根本沒到找人幫忙辦事情的程度。

完整看過一遍的書才相當於兩個人初識了,根本談不上深入瞭解。

只有反覆讀過數年的書,而且是時間跨度很長的一遍遍地讀才算是彼此深知的多年老友。

試問這種讀書方式現在有幾人能做到?

所以你如果完全按照《西遊記》原著拍攝將會有一大批人不認可,因為跟他們過往認知《西遊記》差異太大。然而這些不認同你的人可能連原著都沒翻過,他斬釘截鐵、義憤填膺反對的依據可能僅僅只是自己小時候道聽途說的一些東西或者瀏覽貼吧的時候看到別人說的一兩句話。這背後的理由可能十分可笑,但是有的人就是敢用根本站不住腳的理由當做他理直氣壯的勇氣!你說氣不氣。

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在前期宣傳的時候儘快佔領學術高地,讓大家覺得,反對你就等於沒看過原著,批評你就等於沒文化。適當的採用“皇帝新衣”式的洗腦方式。然後再在電視畫面的轉場或者不容易讓別人理解的地方加一些原著原文,這樣會顯得很有說服力。

估計電視播出後彈幕就會一片“哇,好棒,這就是我看過的原著”,“哇,激動,很尊重原著,感恩”,其實發這兩條的朋友壓根就沒看過原著,之所以這樣說主要是被前期宣傳洗腦了,畢竟沒人願意被人說沒文化嘛。

第三,你的認知已經被嚴重“汙染”。有朋友看到上面第二條的後半段一定難以接受:怎麼可以這樣呢?咱們是正義的一方,是對的,他們通通都是錯的。作為正義的一方就應該跟他們硬扛!愛看看,不愛看滾!

……

其實適當用些小技巧把事辦成才是最重要的,兵不厭詐嘛!如果受眾都是吃瓜群眾那還好說,最難辦的就是那些瞭解一點西遊的人。因為他們的認知從一開始就已經被錯誤的觀念“汙染”了,被帶跑偏了。你想讓他們相信自己這些年腦海中對西遊的認知都是錯的,這太難了。

加之在此之前的各種西遊電視劇形象和劇情已經在人們腦海中定型了。想讓他們接受你甚至接受原著太難。

所以這個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