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阿一你最真實的看法是什麼呢?還有你是怎樣接觸到它的呢?”

阿九問的仔細,祝守一覺得也得答個仔細。

而若是問及祝守一心裡的緣故,其實也是說來比較偶然的呀。

其實祝守一當時並沒有什麼緣故,就是想拿起《西遊記》看看。

看完忍不住嘆一句:絕了。

書都不能細看,觀其大略是很愜意的。一旦一個個字的看,一個個字撞到你的眼裡,進度慢下來不說,還得費心查閱,是故可創一門新的讀書法,細讀原文而不求解,問題交有緣人答去罷。

(一)取經,總得有個緣由

西遊取經,是有個緣由的。取經的緣由不僅大書特書,還反覆出現在唐僧師徒的度關文牒中。

書裡這麼說,唐太宗輕許諾言卻沒做到,被索命至陰司。

魏徵通陰陽,為唐太宗事先聯絡了陰司崔判官不題。

傳神的來了。唐太宗剛走進“幽冥地府鬼門關”,李建成、李元吉似在門口等著世民,見著世民上來就揪打索命。

被崔判官喝退後,李世民與陰間鬼王一一對證,結果罪不至死,崔判官卻趁機偷改生死簿,增加了李世民二十年陽壽。

李世民返回時,因知陰司缺瓜果卻不缺冬瓜西瓜,答應送南瓜於陰司鬼王,雙方相揖而別。

因陰司有去路,無來路,李世民不得原路返回,只得遊觀地府。崔判官引其至陰山背後十八層地獄處,行至“枉死城”,一夥拖腰折臂、有足無頭的鬼魅攔住李世民,喊:還我命來!

李世民慌的藏藏躲躲,崔判官說這些枉死的冤業,需要你拿錢買平安。李世民自然是沒帶錢,崔判官說陽間有個相良老者,因為勤儉持身卻齋僧樂道,有十三庫金銀在此,你可以借一下,上去再還。

李世民自然是聽崔判官的話,還陽後搞水陸大會,超度枉死城亡靈。

祝守一當時看著,笑的停不下來。呵,人間黑話大全。

什麼“聖君賢相”?作者告訴你了,“聖君”許諾你敢信?“聖君”沒有虧心事?陰間、陽間不走人情世故?枉死之人千萬計,不也是“聖君”花錢擺平?關鍵他這度鬼魂、買平安的錢,還是盤剝善良百姓而來!

由此看,陰司的交易,自是缺陽光,所以說須要送南瓜為禮。真·人間黑話大師!

取經,竟然緣起於這麼一個交易,哼,一個“空”字怕是擔的起了!哈哈哈!

(二)取經,取的是三藏真經

何為三藏真經?書裡借如來之口交代了兩次。

第一次。如來收了悟空,回到西天,向眾敘述前事,語氣平淡無異常,唯結尾一句令人玩味:玉帝大開金闕瑤宮,請我坐了首席,立“安天大會”謝我,卻方辭駕而回。

諸佛的反應更有意思:聽言喜悅,極口稱揚。

佛祖出馬,不過只滅一石猴,與悟空關於天道的機鋒不談,弘揚宇宙正道的意義不講,卻說了“請我坐了首席”,諸佛竟然由此“喜悅稱揚”?這文字寫的俗了些吧。

上文止住,更匪夷所思的畫面出現了。

佛祖與眾享“盂蘭盆會”,書中說,大眾感激,各獻詩伸謝。

諸位睜大眼睛且看:諸佛獻詩三首,分為福、祿、壽。

扎眼麼?竟然有“祿”?

方外之人寫出了:祿享千鍾世太平,祿爵無邊萬國榮。下筆如此辛辣酸損,真難為你是個古人了。

如來隨後微開善口,宣揚正果。書裡特意寫了一筆,李世民還陽後,大行仁政,“自此時,蓋天下無一人不行善者”。

沒事沒事,緣由這個事向來不打緊的,關鍵看這麼重要的三藏真經是什麼?

如來:我今有三藏真經,可以勸人為善。《法》一藏,談天;《論》一藏,說地;《經》一藏,度鬼。

天地之間沒有人,只有鬼?寧度鬼,不渡人?!直接解放枉死城不就行了?費唐僧師徒這麼大的周章幹啥?我一向魯鈍。

你第一次看,大概不會太在意。結尾,佛祖又介紹了一次,依舊是“談天說地度鬼”。

據悉,《三藏》共計三十五部,該一萬五千一百四十四卷,乃是修真之經,正善之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