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僧師徒最終只取回五千零四十八卷。

“度鬼”,還是殘卷,真是對得起一個“空”字。

(三)為什麼唐僧是取經人

且聽官宣版:我待要送上東土(三藏真經),叵耐那方眾生愚蠢,毀謗真言,不識我法門之要旨,怠慢了瑜迦之正宗。去東土尋一個善信,教他苦歷千山,詢經萬水,到我處求取真經,永傳東土,勸他眾生(沙和尚馬上就在後文拆臺:菩薩,我在此間吃人無數,向來有幾次取經人來,都被我吃了)。

為什麼選他?

第一次在行文中介紹唐僧身份的是鎮元子,說他是如來的二徒弟,金蟬子轉生。說他倆五百年前(沒錯,也是這個時間點)在“蘭盆會”(少了個“盂”字)上相識,“他曾親手傳茶,佛子敬我,故此是為故人”。佛祖最後又給了一層資訊,說金蟬子“因汝不聽說法,輕慢我之大教,故貶汝之真靈,轉生東土”。

即便是被貶,唐僧也不是一般人。陳玄奘是丞相之外孫、狀元之子,他在書中第一次正面出場(雖是附錄),可不是說自己是“胎裡素”,而是殺賊為父報仇,端的智勇雙全。

年紀輕輕的他,在水陸大會成為公認的頭號法師。

唐太宗問:誰肯領朕旨意,上西天拜佛求經。他閃出,施禮道:貧僧不才,願效犬馬之勞,與陛下求取真經,祈保我王江山永固(這是不會說話辦事的人麼)。

觀音院丟了袈裟,孫悟空去找妖怪,唐僧恐嚇大小和尚:“這去尋著袈裟,萬事皆休;但恐找尋不著,我那徒弟性子有些不好,汝等性命不知如何,恐一人不能脫也”。

豬八戒初入門時,受悟空擠兌幾句後,發幾句牢騷,唐僧道:悟能,你若是在家心重呵,不是個出家的了,你還回去罷。慌得八戒跪下認錯。

感覺他在初期,是外柔內剛、條理分明、進退有度的一個人。

也不是沒有缺點。習慣埋怨悟空等人闖禍卻連累自己。悟空說他是法嚴量窄,八戒私下叫他老和尚。

但他怎麼就變成一個遇事就哭哭啼啼的孱弱和尚呢?

前文都是據書裡的內容如實寫的,這,我只能推論一把:他遇到超出自己認知邊界以外的事。無助。

他那一套,在南贍部洲吃得開,對普通人也可以,但遇到神仙鬼怪,他無可奈何(這麼說,佛祖讓他取經很有道理)。

你看他在孫悟空三打白骨精和孫悟空打殺強盜(真假美猴王之前一回)兩段中,表現的那麼堅持、那麼決絕,就是要把孫悟空趕走。因為他終於能確定自己是對的了,孫悟空打殺的就是普通人,眼見為實。

如來最終給了他當頭一棒,嚴厲警告唐僧:你今須是收留悟空。一路上魔障未消,必得他保護你,才得到靈山,見佛取經。再休嗔怪。

後面,不想說了,只想說他的一些側面。

他因人參果像小孩因而不食,最後看仙家吃,他也吃了。

八十八回,他已經開始教八戒看人下菜碟了,“物有幾等物,人有幾等人,如何不分個高低貴賤”。

後面,師徒一行只要是幫了國王的,也不念耽誤取經路程了,住一個月都行;幫了普通百姓,多呆一會兒都不行,因為耽誤了取經行程,甚至翻臉要走。

他從來沒在書裡說,取經要普度眾生。他後來只說,再不回去,唐王要埋怨我。

那請你原諒我的刻薄嘍。

(四)取經路上的影影綽綽

先說點有意思的。孫悟空嚇唬小妖,說自己“帶了個摺疊鍋,進來煮雜碎吃”。書裡很少寫他愛吃什麼,這裡自曝的點令人象深刻。

如來聞詔去拿悟空,走之前少不了叮囑,說的卻是:汝等在此穩坐法堂,休得亂了禪位,待我煉魔救駕去來。哈哈哈。

書中說託塔李天王一直託著塔,原因竟是哪吒尋機向自己報仇。哈哈哈。

偷吃蟠桃,偷飲御酒,盜食仙丹,並不怎麼打緊,只見赤腳大仙上奏玉帝,言明悟空假傳聖旨。玉帝才起殺心。但豬八戒卻是赤腳大仙越班啟奏才保下來的。

虎力大仙求雨,是驚動玉帝了的,也是玉帝同意了的。

妖精的資訊傳輸系統很通暢,前面的妖精剛說是唐朝和尚,後面的妖精就知道只是個唐朝和尚;前面的妖精知道是金蟬子,後面的妖精就基本都知道了。

孫悟空告訴觀音菩薩,紅孩兒變成觀音的模樣騙拿了豬八戒。觀音聽說,在書中唯一一次大怒道:“那潑妖敢變我的模樣!”恨了一聲,將手中寶珠淨瓶往海心裡撲的一摜,唬得那行者毛骨悚然,即起身侍立下面。後面收拾紅孩兒的手段自然重了些,還戴了金箍,老牛和鐵扇公主說他們的孩子為奴了。

觀音舉薦二郎神去捉孫悟空,還知道二郎神“聽調不聽宣”。二郎神擒住悟空後獨自上天庭交差,天師卻啟奏玉帝:四大天王等眾已捉了妖猴齊天大聖李。朝中無人難做仙啊。

車遲國毀僧尊道,竟然是太白金星託夢眾僧眾記牢孫悟空的樣子,日後找孫悟空幫忙。

太白在書裡叫李長庚,一般是他主張議和招安,那也就是說,還有一派不怎麼喜歡議和詔安。發現沒有,太上老君出境次數不少吧,而且每次帶給唐僧師徒的磨難都很重。觀音菩薩胯下的金毛犼所用的鈴鐺,也是太上老君所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