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七章 所謂襯托的物件(第2/2頁)
章節報錯
唐僧聽完了這一番話,沒有辯解,只是追問悟空何時才可取得經書,迴歸大唐。
而除了口腹之慾之外,唐僧對於身外之物,也尚未根除**。在觀音院作客時,老僧吩咐童子獻茶給唐僧:
有一個小幸童,拿出一個羊脂玉的盤兒,有三個法藍鑲金的茶鍾。又一童,提一把白銅壺兒,斟了三杯香茶。真個是色欺榴蕊豔,味勝桂花香。三藏見了,誇愛不盡道:“好物件,好物件,真是美食美器。”
他喜歡好的器物,看到老僧的茶具忍不住讚歎有加。而唐僧對於太宗送給他的錦襴袈裟更是戀戀不捨,光是老僧要將袈裟借去觀看一晚,他就心有不捨,埋怨悟空。當他知道袈裟被妖怪奪去,更是氣得唸了好幾次緊箍咒,就是要悟空快快把袈裟尋回。為了一襲袈裟,唐僧煩惱懊恨,心中不安,睡不著覺,眼巴巴的希望悟空快快幫他把袈裟奪回。
而唐僧在西行路上,挨餓受凍的時候並不多,不管是路上人家的齋飯或是接受各國國君的齋食,其實唐僧吃的餐食大多都很豐盛。書中對於這些豪華的飲食,描寫的也甚是仔細,在六十九回中當悟空醫好朱紫國國王時,國王吩咐安排筵席。豐富的素宴,真的叫人難以想象。在書中,唐僧經常有機會吃到豐盛的素宴,可以說他不但吃得好,也穿得好,在物質享受上面,唐僧尚未擺脫這些物質享受的**。
一個凡夫,很難沒有妄想。但是佛教認為在戒律的防衛之下,六根才能漸漸地清淨。不單單是不犯淫行,不貪非分之財,不介入人我是非,更多的是不再貪逐於物境的受用。不論是看、聽、嗅、吃、穿,都不會作無謂的貪取,這樣才是所謂的六根清淨。說得明白一些,所謂六根清淨,是指我們的生理官能,能夠排除物慾,從而保持心底淨潔,這也就是所謂的一塵不染,而唐僧卻沒有做到六根清淨這一點。從以上我們可以得知,其實如何斷絕**,實是唐僧西行的重要課題。
3.肉眼凡胎,不識真假
唐僧不識妖魔,不信悟空,最後吃虧倒楣的情節可說是《西遊記》中一個很重要的情節,許多回目皆因此而開展而來。
在《西遊記》中,唐僧明明是肉眼凡胎,但對於有火眼金睛的孫悟空所說的諫言總是不相信,卻往往輕信於擅於撥弄是非的豬八戒所說之言。在我們眼中,豬八戒是不但六根不淨,貪食好色,還十分偷懶,但唐僧卻對豬八戒所說的話較為信服。為何會如此呢?除了唐僧和八戒一樣凡人心性較重之外,在八戒面前,唐僧也比較有師父的威嚴。
八戒嘴巴甜,常常附和唐僧,在唐僧耳邊說些他想聽的話,好聽的話。相較於八戒,唐僧是悟空的師父,但悟空經常直接一針見血的指出唐僧的缺點並且頂撞唐僧,讓唐僧心生不滿,因此對悟空產生了偏見。在第二十七回中,孫悟空對唐僧的嘲笑諷刺,也讓唐僧無法忍受。
悟空取笑完唐僧之後又將妖怪一棒打死,犯了殺戒,唐僧惱羞成怒,大罵孫悟空是個惡人,老是傷人性命。本來,悟空打死了妖怪、妖怪還原真身之後,唐僧相信了悟空的話。但是在豬八戒的一再挑唆之下,他選擇相信豬八戒,而不是有著火眼金睛的孫悟空。
他不僅立刻念起緊箍咒來,並且無情地將孫悟空驅逐。難道唐僧真的這樣糊塗嗎?寧願相信滿嘴胡話的豬八戒,也不肯相信忠心為他的孫悟空?悟空忠心耿耿,勞苦功高,每每拯救三藏於妖魔之手,照理說,唐僧就算沒有感激涕零,也該心懷謝意。
但實際上唐僧對悟空是又怕又恨,因為悟空直言無諱,一點也不為唐僧留面子,又不時罵他“膿包”,雖是要靠悟空保護取經,但他難以忍受悟空,對他心懷芥蒂也是必然的。所以他只是藉著這機會,假意聽了八戒的挑撥,念幾遍緊箍咒,惡整悟空。其實只是為了出出心中的悶氣,對悟空展現師父的威嚴罷了。
徒弟如此直接的責怪嘲笑師父,是十分不給師父面子的,也難怪之後唐僧會興起逐悟空而去的心意。唐僧知道悟空的本領高強、自己的軟弱無能,他想取回真經必然得依賴悟空。他也深刻認識到自己作為悟空的師父,並沒有辦法在本領上壓制他,讓他聽命於自己。
因此在觀音傳授給他緊箍咒之後,他為了保持自己作為師父的尊嚴時不時地打壓悟空,並以唸咒作為威脅,以顯示其地位在悟空之上。我們在文中隨處可以看到,唐僧動不動就心生埋怨,對著悟空念緊箍咒。
唐僧每每對於悟空的勸告都聽而不聞,總覺得他是個潑猴,做事我行我素,但偏偏悟空說的都是真的,反而每次都因為勸告師父,而惹來緊箍咒伺候,真可說是忠言逆耳的最佳見證。但從唐僧是一介凡人來看,連八戒和悟淨都看不出來妖精變成的人類,那唐僧又怎麼能夠辨別?悟空跟從唐僧取經也有好一時日,唐僧卻這麼不信任悟空,也無怪許多的學者認為唐僧實在是昏庸無能。
在整個故事當中,同樣的情形一而再再而三的發生。悟空說東,他偏要說西;悟空說是妖怪,他偏要說是好人,使得很多可以躲避的災難發生了。即便唐僧曾經對悟空懺悔認錯,但最後仍是一犯再犯。
總體來看,《西遊記》中唐僧這一人物形象的光彩被他的徒弟孫悟空給掩蓋,不僅如此,還成為了一個令人厭惡的角色,可說是褪盡了歷史人物玄奘法師的光澤,退居於中的配角地位。
作者有意表現唐僧在被妖精擄獲之後是何等的卑躬屈膝,貪生怕死;如何的自私自利,推諉卸責;如何的好逸惡勞,六根不淨;美色當前,是如何的心生動搖。
在《西遊記》中,唐僧似乎除了念緊箍咒以外,什麼都不會了。而作者這麼做的目的除了為了故事情節的編排外,也是為了凸顯主角孫悟空。也就是要以唐僧的弱來凸顯悟空的強,以唐僧的愚昧無知對照悟空的火眼金睛,以唐僧的六根不淨對照悟空的心性空明,以唐僧的懦弱軟弱襯托出悟空的神通勇敢,若是沒有唐僧的遇難,哪來悟空展現神通的機會?
其實祝守一覺得平心而論,唐僧並沒有多壞,他其實就是活脫脫一個“凡人”的形象。他就像你我,就像我們生活周遭的人們。而也就因為他和我們太像了,太像一個平凡的普通人了,所以我們反而沒辦法接受。
因為他是聖僧,他是金蟬子長老轉世,我們對他有太多的期待,有太高的期望,失望就越大。加上唐僧的形象是以玄奘法師為主體而來,因而當他顯現出他凡人的那一面向時,我們便覺得憤怒,無法接受。
您可以在百度裡搜尋 我的女朋友是九叔傳人 八零書屋查詢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