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六章 褒貶不一(第2/2頁)
章節報錯
由此皆可見唐僧的悲天憫人,而唐僧的豐沛慈悲心,也是取經路途上遭難的最大原因之一。由於“掃地恐傷螻蟻命,愛惜飛蛾紗罩燈”、“千日行善,善猶不足;一日行惡,惡自有餘”、“出家人行善,如春園之草,不見其長,日有所增;行惡之人,如磨刀之石,不見其損,日有所虧”是唐僧奉守的哲學,是他常常掛在嘴邊訓誡徒弟的話,但也因為他這樣的“慈悲為懷”,無意間淪為妖魔利用的弱點,往往給予了各路妖魔可乘之機。
往西天取經的路上,眾妖魔們,往往吃定唐僧這一弱點,使用攻心戰術,屢試不爽。
其實只要將妖怪們的謊話逐一比對,就會發現如出一轍,情節雷同,毫無創意可言。
他們的欺瞞手段,無非是變化成老弱婦孺或者出家人,博取唐僧的同情。沒有火眼金睛身為讀者的我們,都可以非常明顯的看出這樣的情況,但唐僧卻每每落入妖魔的陷阱當中。同樣的事情一二再,再而三的發生,悟空在第四十回時,終於忍不住說了:
行者道:“師父,今日且把這慈悲心略收起收起,待過了此山,再發慈悲罷。
即便悟空這麼說,唐僧卻仍聽不進去,即使到了後來,他說以後“再不自專”了,絕對會聽火眼金睛的悟空的建議,但相同的情節仍然不斷上演。不但與悟空的衝突加劇,也為每次的災難埋下了伏筆。唐僧的慈悲心幾乎每一次都使自己,甚至是整個取經隊伍,都墜入痛苦的萬丈深淵。
3.專心拜佛,西天取經
歷史中的玄奘,西行求取真經是為了求得真理,而在《西遊記》中,三藏固然一心要往西天取經,但他的出發點不是因為熱烈的宗教信仰,而是因為君命在身。
中的唐僧是虔誠修持的得道高僧,照理說佛家應該是要有拯救世人於災厄困苦之中,與化解眾生無妄之劫的意念,但《西遊記》中的唐僧卻似乎全無此意。
他取經的目的可說是世俗的,不是祈保江山永固,就是願聖主皇圖永固,是個忠君報國的概念,這點與歷史中的玄奘法師相比,真的可說是天差地遠。但無論如何,他一心西行求經的誠意是確實可見的,在書中也從來沒有見到唐僧興起一絲一毫的東歸之意。
4.虔誠唸經,佛法高妙
歷史上的玄奘法師到達天竺後,他在那裡訪問了各大寺院,精通了大、小乘佛學教義,其造詣之深博,連天竺佛學界都為之震驚。
而回國後,在近二十年間共譯出大小乘經論 75 部,1335 卷,譯本無論在質或量上都超過各譯家的成就,可說是華夏最偉大的譯經家之一。他的一生對華夏甚至於亞洲許多國家的宗教和學術界都產生了極巨大的影響。
而在《西遊記》中,唐僧表現出其佛法高妙的地方其實不多,但他虔誠唸經,一心向佛的形象就是顯而易見的。唐僧從小就拜入佛門,他有他身為和尚的堅持。每到寺廟,他會打理自己的儀容入內參拜,以表示自己的虔敬之心;也曾在祭賽國的金光寺與天竺國外郡的慈雲寺灑掃寺塔;對於幫助自己度過難關的神佛,定會磕頭拜謝;如同西方人飯前要禱告一樣,唐僧吃飯前也總是要先念一卷《啟齋經》才會開始用餐;他見佛拜佛,見塔掃塔,可說是個相當虔誠的僧人。
在《西遊記》中,唐僧開口講論佛法之處只有二處,一是在第六十四回木仙庵中,唐僧對四位仙翁講道,一是在比丘國中與妖怪變成的國丈對談,這也許是因為在《西遊記》中,唐僧的佛法是否高妙並非作者的重點,唐僧膿包的凡人形象才是吳承恩所要多所著墨的。
5.持守戒律,不收財物
唐僧對於自己僧人的形象特別的在乎,他時時刻刻不忘自己是出家人,故對於避免女色、飲酒及金錢的收受這些戒條十分看重,在《西遊記》中,唐僧並不曾違反這些戒條。不但不飲酒,也不收受財物。書中唐僧曾經兩次飲酒,飲的都是素酒。一次是唐僧即將前往西天取經時,太宗賜酒,雖然唐僧已說自己不喝酒,但在太宗的堅持下,他不敢不飲:
【玄奘又謝恩,接了御酒道:“陛下,酒乃僧家頭一戒,貧僧自為人,不會飲酒。”太宗道:“今日之行,比他事不同,此乃素酒,只飲此一杯,以盡朕奉餞之意。”三藏不敢不受,接了酒,方待要飲,只見太宗低頭,將御指拾一撮塵土,彈入酒中。三藏不解其意,太宗笑道:“御弟啊,這一去,到西天,幾時可回?”三藏道:“只在三年,徑回上國。”太宗道:“日久年深,山遙路遠,御弟可進此酒:寧戀本鄉一捻土,莫愛他鄉萬兩金。”三藏方悟捻土之意,復謝恩飲盡,辭謝出關而去。】
第二次飲酒時,是唐僧被女妖攝去洞府,要逼唐僧成親。妖精捧起一杯交歡酒,要唐僧喝下,唐僧心中暗自祝禱,希望這是一杯素酒,
要知道寺廟裡供神敬佛用的酒,稱為素酒。以區別於葷酒:白酒,高粱酒等烈性酒。
它的做法是沒有經過蒸餾工藝,只是簡單的將酒糟濾除,餘下的酒水,放到鍋裡煮開,以使酒不會變質。素酒這個詞語來源和華夏的戒律有著密切關係,這種粗釀的酒度數極底,不容易喝醉,和尚喝酒也就不容易破戒,所以叫素酒。從這裡我們可以知道,唐僧平常是喜歡喝葡萄做的素酒的,那麼我們約略可以推測,古代的葡萄酒,與今天的葡萄酒並不完全一樣,應該大致跟現在家釀的葡萄酒差不多,實際上就是有少量酒精成分的果汁。
唐僧雖然對自己持酒戒這點非常嚴謹,但對於徒弟,他的原則卻沒有這麼的堅持,基本上在書中可見,他是沒有要三位徒弟戒酒的。而唐僧自始至終,不但不殺生、不偷盜、不飲酒、不非梵行、不吃葷,不捉錢金銀寶物,完全持守著佛家的十戒,真可說是一個持守戒條的好和尚。
可以看出《西遊記》中的唐僧,對於出家人必須遵守的戒律,持守嚴謹,不但不收受財物,對於茹素和飲酒,更是不敢破戒。這點與《大唐三藏取經詩話》和《西遊記雜劇》中的唐僧相比,就顯得正派許多。
所以祝守一其實對於唐僧的評價是褒貶不一的,他覺得這個人物既有光輝的一面,也有比較不堪的一面。
您可以在百度裡搜尋 我的女朋友是九叔傳人 八零書屋查詢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