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楚葉公邑,有長城號曰方城(第3/3頁)
章節報錯
“譚所,雖然省考古隊還沒有發現楚長城,但楚長城卻是真實存在的,這一點史書上有記載。我們今天來的意思是,由宛都電視臺牽頭,宛都考古研究所主持,我們一起尋找楚長城,作為宛都文化宣傳的一個電視專題來做。”
這尼碼是利用我考古所?譚去立馬就不高興了。
還以為是給我做專訪呢,你這沒影的事來找我,要是搞成了還好,搞不成我老譚這一世英名不就毀於一旦?
當然譚雲是老油條,他雖然心裡不高興,但表面上還是表現得很平和。
“周組長,你能說出楚長城的具體位置嗎?”
“不能。”
前世周道只是看到宛都的這個新聞,但他的確沒有實地遊覽過。老實說,即使他現在不去發現,再過十幾年,也會被宛都幾個考古文化愛好者發現。
“如果沒有具體證據和線索,我們考古所是沒法立項的。再說,真有楚長城,它就搠在哪兒呢,還需要我們去發現?你聽說八大嶺長城是誰發現的嗎?”
聽起來好有道理。可是,楚長城是中國最早的長城,你確定你能把它與誰家寨子的石頭牆區別開來?
“譚所,”周道絞盡腦汁,作為前世資深鍵盤俠,網路論壇與槓精論戰,免不了找一些歷史證據,他極力在印象中回想史書對楚長城的記載:
“譚所,……漢書是不是有這樣的記載?‘葉,楚葉公邑,有長城號曰方城’?”
譚雲身體一震,這是個什麼妖孽級人物,年紀輕輕,博學多才,居然懂這麼多?
作為考古工作者,這句話他模糊有點印象,他不敢說有還是沒有,他是老學者,要是弄錯了,這個臉他丟不起。
“葉公之邑”,……那個葉公,就是被人編排說看見真龍就嚇跑了的人。古人編排人的手法跟現代人是有得一拼的……
“你等等,”譚雲走進他的套間,那裡不但放置了不少文物,靠牆還擺放了一個巨大的書架,他從書架的一格找出一本厚厚的書,放在辦公桌上翻找。
果然,在《漢書.地理志》上,他找到了這句話。
一個年輕人,能通讀《漢書》,且記住其中這麼精微的細節?雖然是大熱天,譚雲感覺身子有點冷,他覺得自己是不是老了,跟一個業餘的年輕人也比不了了?
“快坐快坐。”譚雲發現周道和魏麗麗都站著在一旁圍觀這本發黃的史書,連忙讓坐。
不能讓貴客站著。
特別是這種學富五車的貴客。
“周組長,你年紀輕輕,有如此高深的學問,我很佩服,真的很佩服。”譚所長由衷的讚歎。
魏麗麗美眸掃過周道,這貨沒事人一樣,似乎這點學識根本不算什麼。這個周道肚子裡究竟還有什麼,魏麗麗很好奇。
“但是,我有一個疑問,雖然葉城古代歸宛都郡管轄,可現在咱宛都考古所只能管自己的地盤,葉城的事咱也伸不出手啊。”
“譚所,”周道平靜的道:“楚長城既然叫方城,說明是軍事防禦功能,葉城是楚的北境,但楚長城肯定不只一處。
從葉城向南,雉城、裕城、菊城、穰城,都是楚的要塞,既然葉城有方城,那臨近葉城的雉城一定不會少,如果我們能在宛都境內發現楚長城,這對相鄰地區聯合發現也有很大幫助。你覺得呢?”
這位電視臺的記者聽起來更像專家,有大局觀,而且學識豐富,譚雲忽然意識到,自己是不是選錯行了?
一個專業的考古研究所所長,為什麼眼光格局居然趕不上宛都電視臺的小年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