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轉頭,費德勒就看到高文的腳步非常及時地持續上步壓迫,一呼一吸之間就已經進入發球區之內。

一拍凌空截擊。

乾脆。利落。

落地。得分。

“15:30”。

一切,發生得太快太快。

不是純粹速度,而是節奏與銜接。

單純從高文的擊球來看,並沒有發多少力,但整個反應、銜接、決策等等,卻將草地特點發揮得淋漓盡致。

真正熟悉網球的專業人士和資深球迷就能夠看出來——

“這一分,高文應該從費德勒身上學習到諸多東西。”

“依靠擊球銜接提升節奏,形成一種全場覆蓋的壓迫。”

詹俊稍稍控制了一下自己,但還是忍不住發出驚歎,眼睛裡流露出一抹神采。

“現在,高文依舊在進步依舊在提升依舊在學習,而且對比賽脈絡的掌控能力也更上一層樓。”

“第二盤第一局,費德勒就需要面臨一個小小的考驗。”

儘管現在還沒有出現破發點,但阿瑟阿什球場也能夠感受到兩位球員對峙的氣勢天平發生悄然變化。

不由地,費德勒球迷們都屏住呼吸,現場的空氣也就稍稍凝結起來。

ACE!

轟,整個球場炸鍋了。

同時,費德勒也握拳呼喊出聲,哪怕只是一個ACE,但以簡單高效的方式化解危機,對費德勒來說非常非常重要。

“30:30”。

費德勒成功避免遭遇連續兩個破發點的危機,緊緊咬住比分,這一局的情況又悄悄回到了均勢局面。

但……真是如此嗎?

這一局裡,費德勒的兩分全部來自於發球,高文的兩分則都是制勝分,對峙的膠著呈現出微妙狀態。

顯然,費德勒也意識到自己發球的重要性,在狀態沒有能夠完全連貫起來的困境下,利用發球製造壓迫進而為自己贏得喘息空間和主動機會,這也是費德勒職業生涯非常重要的一種戰術。

他,需要一發。

然而——

噢。

全場一片哀嘆聲之中,費德勒一發出界,接下來不得不面對二發考驗。

一看就能夠注意到高文腳步前移,靠近底線,形成壓力。

和費德勒的“SABR”,從本質來說是一個道理,透過站位以及移動的視覺壓力,製造物理層面的衝擊。

一區二發。

費德勒選擇……近身壓反手。

落點和線路再次做出改變,試圖擠壓高文。

高文的腳步已經讓開但還是沒有完全讓開,雙手反拍沒有辦法完全舒展開來,但高文的意志依舊堅定,雙手反拍直來直往地頂回去。

擊球線路,相對保守,中路、原路返回。

但是,在擊球力量和落點上做文章。

夠重夠深夠衝,就這樣迎面朝著費德勒的身體衝過去——

以其人之道還施彼身,用近身還擊近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