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2 絕對能力(第1/2頁)
章節報錯
費德勒知道,自己需要稍稍控制一下節奏,但重點就在於——
高文,是否同意。
和費德勒一樣,高文也是一個控制比賽節奏的高手,經歷紅土和草地賽季打磨後,整個技戰術更加成熟,控制能力也更勝一籌。
其實,溫布林登結束後,高文沒有打幾場比賽,但真正高手就能夠看出來,多倫多和特松加的那場比賽,在受傷情況下,高文用不同手法拖住比賽咬住局面,整個節奏控制和戰術佈局就有明顯的進步。
當仇恨者們嚷嚷著高文詐傷從特松加手裡偷走一場勝利的時候,專業人士都可以看出高文的出色之處。
今天,也是如此。
第一盤比賽裡,費德勒和高文兩個人就針對節奏控制權展開激烈爭奪,表面看起來兩個人都在發力都在提速,但事實上,綿裡藏針的節奏調控貫穿始終,對兩位球員的全方位消耗都是不容小覷的。
終究,高文還是年輕,和費德勒一樣,兩個月時間裡沒有打幾場比賽,但高文的後勁和底蘊還是更深。
第二盤一上來,高文持續衝擊,費德勒試圖踩剎車,這也意味著博弈還將繼續。
“0:15”。
發球局裡先丟一分,費德勒非常冷靜也非常從容,緊接著就在二區用標誌性的內角平擊發球拿下一記發球直得。
時速210公里的發球打亂高文的節奏,發球沒有兜住,直接飛出底線,這就是費德勒的發球能力。
“15:15”。
費德勒隨即就站穩腳跟,表情依舊沒有任何慌亂。
高文也緊跟著稍稍調整,接發球站位往後退了一步。
高文從四巨頭的接發球戰術上汲取了諸多精華,緩緩發展出自己的一套戰術,接發球站位經常變化。
退後,不意味著保守,也可能是以退為進的煙霧彈。
比如這次。
接發球前後退,但在費德勒拋球的時候卻又上步,搶了一步,這是非常典型的穆雷式接發球壓迫。
不僅是搶一步,同時重心調動起來,整個身體非常輕盈也非常靈活,腳步一踮,就已經衝了出去。
正手!
只見,高文往前搶的一步為自己爭取到一股推動力,正手早早引拍就已經正面撞上去,以身體為後盾,形成一個撞牆式的快帶效果。
一掃。
也沒有邊線,也沒有旋轉,這純粹就是快速硬地的經典擊球,網球就已經宛若羽箭一般橫掃過網。
沒有花哨,全靠硬碰。
費德勒的發球動作還沒有恢復,腳步明顯沒有到位,但費德勒也已經做好心理準備,正手出鞘迅速。
一伸。一攔。
如果僅僅只是如此,那就是難度雖高但缺少驚喜的反彈球,遠遠不夠。
同時,費德勒手腕柔軟而堅韌地輕輕一抹。
就是這樣一個信手拈來的動作,網球就徹底改變飛行軌跡,沿著直線飛了過去,以巧勁化解高文的接發球搶攻。
球場對面,高文的進攻連續性就被費德勒打斷,但橫向移動的腳步依舊流暢,轉眼就已經來到反手。
高文也不等,腳步往底線內側一切,就只是小半步而已,擊球出手的擊球點就已經搶了足足一拍,同時膝蓋彎曲、重心下蹲,自下而上地一攥。
撇。
網球就貼著球網低空飛行,鑽入斜線的反手位。
“insideout”的經典線路,節奏銜接猛地上升一個臺階,層層疊疊浩浩蕩蕩地壓縮費德勒的擊球空間。
費德勒的腳步稍稍有些猶豫——
分數,重要是重要的,但現在只是第二盤第一局,他需要和高文硬拼體能嗎?有些防守是否就乾脆放棄?
其實,費德勒還是第一時間條件反射地移動出去,但腳步的些許遲疑依舊可以從移動的速度看出來。
等費德勒腳步到位的時候,擊球點就已經非常靠後了,他沒有揮拍發力的空間,只能挑一個高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