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界!”

底線邊裁的手勢非常堅決,目光凝練,篤定自己的判決,然而,整個二號球場卻爆發出一片驚呼,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赫!

剛剛這一分,高文透過發球建立優勢,正手斜線的進攻進一步形成壓迫,同時搭配上網,在網前贏得絕對主動。

伊斯托明腳步踉踉蹌蹌勉強完成救球,正手試圖用一記追身球破壞高文的平衡;結果高文在胸前用正手處理這一拍近身球,壓伊斯托明的反手底線,被呼報出界。

眼看著高文已經完全掌控局面,只需要完成這一拍網前擊球就能夠得分,卻出現了這樣的意外,全場震驚。

“……噢,上帝!簡直難以置信!”

“出界,居然出界了!”

“高文提出了鷹眼挑戰,讓我們看看鷹眼系統回放。”

“情況不妙,現在對高文來說,情況非常非常不妙。”

“在這一局裡,‘40:0’領先的情況下,一次不應該出現的雙誤、一次伊斯托明精彩的正手直線制勝分,然後就是這次網前推擋深區出界,兩位球員就已經回到平分,整個局勢對高文越來越不利越來越糟糕。”

“難以置信!”

“接下來一分,至關重要,一不小心可能就要出賽點了……”

如果此時有人剛剛開啟電視機收看溫布林登的比賽直播,恐怕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無法理解發生了什麼。

“6:3”、“6:4”、“5:4”。

伊斯托明在前,高文在後,現在正是高文全場比賽非保不可的發球局,五號種子已經站在懸崖邊上。

等等……等等!現場發生了什麼,比分確定沒有出現錯誤嗎?比如,兩位球員的位置應該調換過來?

從現場觀眾的表情和直播解說員的話語就能夠判斷出來:沒有出錯,不可思議的情況,確實正在上演。

此情此景,讓人不由想起年初墨爾本公園的那場決賽,高文也同樣是先輸兩盤並且在第三盤陷入絕境,五個月過後,同樣的情況又再次出現,而這次則是溫布林登的首輪比賽。

準確來說,眼前的情況比澳網決賽還要更加棘手。

澳網決賽,高文狀態起起伏伏,包括天氣、體能以及來自德約科維奇的壓力,客觀影響著高文的發揮,但整體而言,畢竟高文已經在墨爾本公園打了六場比賽,自身狀態以及比賽適應都已經達到一定高度。

所以,那一場比賽的關鍵,是專注,也是相信自己能夠取勝的信念——換而言之,那都是心理層面的。

眼前這場比賽則不同,儘管心理層面的影響也客觀存在,但更多還是技術層面的調整,高文的青澀稚嫩、缺少經驗,在頻道轉換的草地賽季漸漸暴露出來,不是不行,而是缺少經驗,調整速度跟不上。

簡單來說,問題的關鍵在於,球感。

此前曾經說過,球感和手感,這不是一個定項,而是一個變項,甚至在同一場比賽裡,也可能出現起起伏伏的變化,影響因素包括自己的體能、心態、專注度等等,還有對手的施壓、衝擊、戰術變陣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