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撇開雙方球員不說,網球自身的“質感”也存在變化,場地、溫度、溼度、風力等等都可能影響網球的旋轉、力量、速度以及飛行,自然而然,當網球觸碰到球拍的那一刻,球感和手感都不同。

當然,如果是在同一場比賽裡,網球自身的質感變動往往不會太劇烈,更多還是取決於對陣雙方的狀態變化。

以四巨頭為首的頂尖球員往往都具備著在一場比賽裡調整球感和手感的能力,但也不是次次都能夠成功,只是因為四巨頭的調整能力更強,確保調整成功率更高,所以他們才拉開距離,書寫無數奇蹟。

但如果是從硬地切換到紅土、從紅土切換到草地,除了自身狀態之外,場地條件的變化就將徹底改變網球的質感,自然而然,球員就需要重新尋找球感和手感——

“頻道滿貫”的最大挑戰之處就在於,從紅土到草地基本沒有緩衝時間,而且草地賽季本身就只有一個月而已,許多球員根本還沒有來得及找到球感,草地賽季就已經結束了。

另外,草地自身的場地特性也是一個難題,因為低彈跳、快節奏,網球和球拍接觸的時間也就更短,無法贏得充分的摩擦,相對應地,球感的調整空間也就更窄,最後,擊球的精準度和控制度就下降。

現在,高文就正在面臨這樣的問題。

整個草地賽季,今天才是第三場正式比賽而已。

第一場對陣克耶高斯,根本不需要高文發力,克耶高斯就已經荒腔走板失誤連連,幾乎沒有什麼對抗。

第二場對陣安德森,兩盤都是搶七,安德森的出色發球成為主角,底線回合球的機會不多,基本就是在發球和接發球,最後左右比賽勝負的關鍵也就是幾分而已,留給高文尋找球感調整手感的空間有限。

然後,就已經來到了溫布林登。

如果是經驗豐富的球員,即使熱身時間不足,卻也能夠利用自己的經驗,透過訓練慢慢調整狀態;但高文不行,他需要正式比賽的激烈對抗來感受草地、感受擊球,這些經驗的累積是沒有捷徑的。

紅土賽季裡,高文透過兩個月的賽事慢慢調整慢慢摸索,最後才有羅蘭加洛斯的爆發,但草地賽季則沒有。

現在,高文終於能夠切身體驗到,“頻道滿貫”為什麼被譽為難上加難了。

職業生涯在溫布林登的首秀,高文的表現遠遠不止糟糕而已——和噩夢已經相差無幾了。

球感,全無。

沒有球感,也就意味著高文沒有對網球的控制力,網球和拍線接觸瞬間的那些細節,包括旋轉力量速度摩擦等等等等,整個感覺都不對;可想而知,擊打出去的網球,從線路到落點再到拋物線也就全部都不對。

這和澳網決賽,完完全全就是兩回事。

而且,在澳網決賽,即使再困難再糟糕,高文也沒有面對過賽點,全場比賽,德約科維奇都沒有拿到過賽點;但現在,高文卻已經搖搖欲墜,稍稍不注意,可能就要面對賽點了。

“……在溫布林登,二號球場一直被譽為‘種子墳墓’,無數頂尖球員都曾經在這裡折戟,並且不止一次。”

“來到今年,卻沒有想到,二號球場在第二個比賽日就可能迎來一個驚天冷門,作為今年的澳網冠軍和法網四強,高文已經半隻腳站在首輪出局的懸崖邊上。”

“哦,上帝,這絕對是所有人都沒有意料到的情況。”

有的人死了,但沒有完全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