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雙冠”,自然不能錯過。

上週在印第安維爾斯,盧布列夫遺憾止步資格賽最後一輪;但來到邁阿密,透過兩輪資格賽的考驗,這也為他贏得了職業生涯首次登上大師賽正賽舞臺的機會。

首輪對手是……布斯塔。

正是那位西班牙“異類”,和盧布列夫一樣,出身紅土背景,卻在硬地表現更加出色。

1991年出生的布斯塔,比起天賦異稟來說,更接近大器晚成,儘管2009年就轉入職業賽場,但早期飽受傷病困擾,一直打打停停;來到最近兩年,才漸漸找到了一些狀態,慢慢開始冒頭,可能還需要更多時間。

面對布斯塔,盧布列夫在“1:6”脆敗輸掉首盤之後,快速完成調整,連贏兩盤,順利晉級。

職業生涯首次出戰大師賽,結果就晉級第二輪,也許光環比不上小茲維列夫,但盧布列夫也確實贏得了一些矚目。

接下來,盧布列夫也就贏得了挑戰高文的機會。

對於媒體來說,“青春風暴”總是吸引眼球的,因為他們代表著未來,更何況,最近的情況又稍稍不同。

從迪拜的丘裡奇,到這周的盧布列夫,和高文一樣1995年以後出生的球員,正在瘋狂進入視野之內。

此前的“青春風暴”,高文都是更年輕的那個,挑戰拉奧尼奇、迪米特洛夫等等“90後”的一眾代表們。

但現在,高文連續迎來比自己更加年輕的新生代,再加上大滿貫大師賽的光環,他也毫無疑問成為同輩們青春風暴的挑戰衝擊目標。

如果只有丘裡奇或者只有盧布列夫,那麼媒體最多也就是用關鍵詞增加一些噱頭罷了,但春天硬地賽季,短短三週之內,連續遭遇“95後”球員,一步一個臺階,媒體的情緒也就一步一步被調動起來。

如此情況,難道不有趣嗎?

看,高文自己依舊是一位挑戰者,挑戰“90後”、挑戰“四巨頭”,從橫空出世到萬眾矚目,這段驚奇的挑戰征程才剛剛開始了不到一年而已。

緊接著,更加年輕、更加朝氣、更加青春的挑戰者又相繼湧現,一個兩個都懷抱著雄心壯志準備挑落高文。

那麼,高文又應該如何調整自己的位置呢?

競技體育,心態和心理的重要性,遠遠超出想象,如果無法擺正自己的位置,遭遇滑鐵盧的可能性也就直線上升。

“驕傲之人退步”,並不僅僅只有字面解讀的含義,延伸開去,還有更多解讀空間。

特別是考慮到高文的年輕。

對於其他球員來說,他們或多或少都已經在巡迴賽打拼多年,經歷風風雨雨,這才來到現在的位置。

但高文並沒有,如同彗星一般閃亮登場,然後就持續衝擊巔峰,現在更是如此,上週才剛剛在印第安維爾斯登頂冠軍,一個轉身,媒體就將他和籍籍無名的後起之秀擺放在一起——

如果說迪拜的丘裡奇,擊敗過納達爾,他的大放厥詞還情有可原,那麼這周的盧布列夫則顯得星光暗淡,甚至還沒有在職業賽場取得任何值得一提的成績,媒體的大張旗鼓,確定不是一種羞辱嗎?

那麼,高文是否能夠擺正心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