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高文的態度來看,層層疊疊的壓力似乎根本就不存在,南半球夏天的陽光洋溢著一股度假的愜意和輕快,不由自主就令人想起海岸線上乘風破浪擁抱自然的那些衝浪手,敞開雙臂徜徉在藍天大海之間。

不明所以的人還以為,媒體記者們也就是在社交網路嚷嚷罷了,並沒有為難高文。

然而,從新聞釋出會現場來看,卻是另外一個故事,令人咋舌、幾乎窒息的故事。

熙熙攘攘。

滿滿當當。

人山人海,水洩不通;接踵摩肩,密不透風。

就連落腳的空間都沒有。

聿嘉現在終於明白沙丁魚們被擁擠在一個罐頭裡到底是一種什麼體驗了,相信他,如果不知道這種感覺應該會更幸福。

他深深覺得,自己可能需要一個氧氣瓶,但好笑的是,室內已經沒有放置氧氣瓶的空間了,恐怕螞蟻都正在緊急搬家。

有人可能會說,沒有見過大世面,這有什麼值得大驚小怪的,高文在美網奪冠之後,大大小小的場面還少嗎?

聿嘉絕對不同意。

在高文橫空出世之前,在高文異軍突起之後,不同時期裡,聿嘉都經歷過職業體育數不勝數的大場面,而且他還是經歷過華夏春運洗禮的錚錚漢子,怎麼可能因為一點洶湧人潮就開始尋找氧氣瓶呢?

但是——

一來,高文上週剛剛在多哈登頂雙冠王,彰顯不俗狀態,一馬當先地成為新賽季第一批進入視線之內的球員。

二來,這是美網之後的第一項大滿貫賽事。

三來,澳網是泛太平洋區域唯一一項大滿貫賽事,除了華夏媒體之外,整個亞洲範圍的媒體記者全部傾巢而出。

種種,種種。

於是,盛況出現了。

顯然,澳網官方和華夏的密切聯絡也發揮重要作用,在賽前新聞釋出會的安排上,高文得到了最高待遇:

和費德勒、納達爾、小威廉姆斯一樣,使用一號新聞釋出廳;而德約科維奇和穆雷則被擠到二號新聞釋出廳。

如此待遇,對於普通球迷來說肯定發出驚呼,“怎麼可能!”

暫且撇開三屆亞軍穆雷不說,單單說四屆冠軍得主兼世界第一德約科維奇,他怎麼可能被擠出一號新聞釋出廳?

這是什麼待遇?

但真正熟悉澳網的資深球迷就見怪不怪了,這不是他們第一次如此對待頂尖球員,同時也不會是最後一次。

要知道,這可是為了“將本土非種子球員的比賽安排進入中心球場而把小威廉姆斯安排在二號球場”的組委會。

同時,這也是為了“本土球員能夠進入中心球場而用雙打比賽擠掉單打種子球員比賽”的那個組委會。

被譽為“全球主場”的費德勒和納達爾,在這裡也非常非常偶爾地遭遇冷遇——不多,但偶爾在東道主球員面前,他們也都必須退居其次;更何況是德約科維奇和穆雷呢?

最最重要的是,作為泛太平洋唯一一項大滿貫賽事,澳網和華夏的關係一直緊密,全方位展開合作。

於是,事情就這樣發生了,毫不意外地。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