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六章 不可明說的人間閻羅駐蹕兩淮(第2/4頁)
章節報錯
直到此時,朱允炆未嘗沒有一戰之力。
朝中大將盛庸請戰,帶領太子府水軍和燕府,在長江沿岸打了許久。
本來看著長江發愁如何渡江的朱棣,一下子就有了船渡江了。
沒船渡江?太子府可以送啊!
徐輝祖表面上看,還算抵抗積極,但是徐輝祖的弟弟徐增壽,就直接暗中給燕府傳遞訊息,屬於明面上的內鬼。
最終徐增壽這種暗通曲款的行為,被朱允炆發現,朱允炆便殺掉了徐增壽。
朱棣登基之後,封了徐增壽為成國公。
永樂五年六月,徐輝祖死在了家中,一個月後,徐輝祖子徐欽嗣魏國公。
自此,大明徐家一門兩公。
李賢對當年的靖難之役越瞭解,就對現在南衙這種處處詭異越理解。
太子府全員內鬼,這是有傳統的!
這種傳統背後的成因比較複雜,值得專門研究一下,為什麼會全員內鬼。
但顯然,此時的王驥已經有些力不從心了。
李賢看著堪輿圖,愣愣的問道:“魏國公府這麼大的事兒,我們都不知道,你們將他們圍困在了鳳陽府,現在他們已經突圍了,怎麼辦?”
王驥痛定思痛的說道:“我們嚴密防守長江一線!退出兩淮!”
其餘經常參與戎政的人員絲毫不意外,他們甚至還長鬆了口氣。
李賢大約明白了王驥的想法,那就是劃江而治。
長江是天塹,只要守住了天塹,大明軍隊沒有船舶,如何渡江?
沒法渡江,只要慢慢經營,劃江而治還是能夠做到的。
這大約就是王驥的想法。
蔡東攀這樣的人,不算少數,他們覺得當初建庶人朱允炆做錯了很多次,哪怕少錯一步,也能夠劃江而治了。
比如蔡東攀就說過,若是不讓盛庸出戰,朱棣沒有水師,如何渡江?劃江而治未嘗不可。
王驥大約也是這種思路。
但是當時燕王是藩王,現在來的敵人,是皇帝啊!沒船?沒船是怎麼度過黃河呢?
長江的確很寬,但是還能有大海寬嗎?!
月港市舶司已經開始營建戰艦了,密州市舶司在籍的商舶有多少?
近五千!
這麼多的商舶,皇帝一聲令下!五千船舶渡大江!
哪怕不給銀,也有無數人上趕著舔皇帝的腳底板,願意把船拉過來給皇帝用。
固守南京?
守得住嗎?
李賢一言不發,看著他們規劃著如何徹底脫離兩淮,搗毀渡口,在長江沿線佈置防禦,圖謀劃江而治。
徐州兵敗的訊息,讓南京城開始變得躁動了起來。
李賢離開了戎政院後,立刻來到了諮政院,快速的寫下了幾個政疏,等待著諮政大臣的入席。
王驥要忙於軍務,他壓根沒有功夫來參加諮政大臣會議。
李賢等到人到齊了說道:“下面我說幾點,要是反對的話,請舉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