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有一姓兩國公府,正是徐家。

徐達死後,長子徐輝祖嗣為魏國公,長女嫁給了還是燕王的朱棣,做了燕王妃。

徐輝祖在建文朝為官。

建文元年,太祖高皇帝忌日,朱高熾、朱高煦、朱高燧三位朱棣的嫡子入京代父祭拜。

當時朱允炆想要把這三個燕王子留下來作為質子,防止燕王造反。

建文帝朱允炆的重臣黃子澄說:「不可,我們留下了三個燕王子嗣,不就是告訴燕王,我們在懷疑他嗎?提醒燕王因此做出準備,這是有害的,不如把三子全部遣返。」

徐輝祖對建文帝說:「朱高煦勇悍無賴,非但不忠,且叛父,他日必為燕王心腹大患。」

然後朱允炆又問了徐達次子、徐輝祖的弟弟、右軍都督府左都督徐增壽。

徐增壽說:「燕王和皇上的父親懿文太子同母同氣,富貴已極,怎麼可能還造反呢?」

懿文太子就是朱元璋立的太子朱標。

朱允炆一聽,頗有很有道理,四叔怎麼會有謀反之心呢?那可是親四叔啊!

朱允炆就把朱高熾三兄弟,放回了燕府。

建文三年,曹國公李景隆帶領大軍和燕府軍,在白溝河展開了血戰。

李景隆帶著六十萬大軍,號稱百萬,打的燕府節節敗退。

燕府屢戰屢敗,且戰且走。

正當燕府大軍潰敗之際,李景隆突然揮師繞到燕師背後,開始前後夾擊!

朱棣三易其馬,矢盡揮劍,亦不能敵!眼看著大勢已去,朱棣暗道:吾命休矣!

李景隆的牙旗,就是主帥的大旗,忽然就倒了!!

說是一陣大風給吹倒的。

朱棣一看敵人牙旗倒了,己方士氣大增,便再次開始組織進攻。

白溝河之戰,建文朝六十萬大軍大敗特敗,李景隆逃往濟南。

李景隆到底是不是奸細?

反正大明禮部尚書胡濙說李景隆不是奸細。

那陣風,吹倒牙旗的大風,就是天命所歸!

但是禮部尚書胡濙又說,李景隆雖然被囚禁,最後善終了。孩子還是世襲南京錦衣衛指揮使,住在曹國公府內。

魏國公徐輝祖還在白溝河之戰後,去接應了李景隆。

建文四年,魏國公徐輝祖領兵,在齊眉山大勝特勝了燕府大軍!

徐輝祖在兩淮抗住了燕府大軍進攻步伐,為將領何福、平安兩人再次組織軍隊,爭取了很多的時間。

當時天氣變得炎熱了起來,徐祖輝、何福、平安三路大軍並進,打的燕府軍節節敗退。

燕府大軍再次陷入了舉步維艱、生死危急的地步!

徐輝祖剛要趁勝進剿朱棣時,就收到了朱允炆的詔書。

朱允炆的詔書讓徐輝祖撤軍。

徐輝祖臨陣痛罵:「朝中逆臣堪比秦檜,這詔書和十二道金字牌召回岳飛一樣的昏聵。」

因為朝中的黃子澄、黃觀、方孝孺人都說:「兩淮難民說了,燕府的軍隊已經撤退了,徐輝祖有養寇自重的嫌疑,手握大軍不回京,這是想謀反啊!」

朱允炆就讓徐祖輝撤軍回到了南京城。

朱棣一看徐輝祖主力撤軍,立刻開始了對兩淮的何福、平安的征討。

最終徹底佔領了兩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