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亨的奏疏走的很快,在過年前,送到了京師。

朱祁鈺收到了奏疏,看了許久,然後叫來了盧忠,緹騎專門負責督辦奸細一事。

“賽因不花有沒有跟隨瓦剌人入京來?”朱祁鈺認真的問道。

盧忠搖頭說道:“並沒有,喜寧之後一直是韓政,賽因不花投敵之後,就一直在集寧,隨後跟隨瓦剌人去了和林。”

“也未曾聯絡中國某人嗎?”朱祁鈺眉頭緊皺的問道。

他首先要確定賽因不花做了那些惡,才能決定這婦孺的下場,但是情況似乎有點變化。

盧忠搖頭,大明抓了很多的奸細了,連喜寧、小田兒這一脈都給他抓乾淨了,賽因不花做了什麼,沒做什麼,一清二楚。

尤其是韓政等一系列的人相繼落網,賽因不花的確是投敵了,但是既沒有為瓦剌前驅,也未曾為瓦剌畫策,更未作惡。

朱祁鈺看著手中奏疏搖頭說道:“這當貳臣賊子都捲成這等模樣了嗎?得給大明交稅,才能當下去嗎?”

他略微有些無奈,這也算是個歷史遺留問題了。

朱祁鎮搞出了四禍齊出,山外九州的將領惶惶不可終日,賽因不花選擇了不忠不義不孝的道路。

若是沒有土木堡之變,這些事兒不會發生。

朱祁鈺想起一個典故來,那就是曹操焚燬手下暗通袁紹書信。

在官渡之戰中,曹操實力極弱,袁紹擁兵十餘萬,曹操手下的部將,就和袁紹暗通款曲,而後曹操大獲全勝,繳獲了這些書信,焚燬了。

三國志武帝紀曰:「公收紹書中,得許下及軍中人書,皆焚之。」

魏氏春秋中,曹操解釋了他為何這麼做:「當紹之強,孤猶不能自保,而況眾人乎!」

賽因不花的事兒,能夠引用曹操這件事嗎?

當然不可以。

彼時是曹操與袁紹內戰,大家當時都是大漢忠臣,至少名義上是如此。

此時賽因不花投靠的是瓦剌人。

彼時只是暗通款曲,並無實質投敵,此時賽因不花連名字都改為了胡名。

即便是曹操對於實質投敵的人,比如陽安太守的李通等人,也未曾饒恕。

背叛就是背叛,背叛不可原諒。

朱祁鈺沒有太祖皇帝的大氣,容不得背叛。

太祖高皇帝手下有一員大將,名叫朱亮祖。

至正十六年,朱元璋攻克寧國,俘獲朱亮祖,因其驍勇善戰,仍讓他擔任原職。

但朱亮祖在朱元璋麾下僅效力幾個月,便叛歸元朝,而後數次擊敗朱元璋的軍隊,再次佔據寧國。

而後更是擊敗了徐達,打傷了常遇春,頗為驕縱,朱元璋只好親自前來,攻破寧國,俘虜了朱亮祖。

朱元璋寬宥了朱亮祖,而後朱亮祖便在朱元璋手下效命。

一直到洪武十三年,朱亮祖因為不法,誣陷廣東番禺知縣道同,最後被賜死。

但是朱元璋依舊按照侯爵禮節把朱亮祖下葬,還親手寫了墓誌銘。

朱元璋乃是開闢,自然得受這背叛的委屈,那時候在爭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