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二章 此乃亂命,臣不奉詔(第2/4頁)
章節報錯
劉吉歎為觀止,奮筆疾書,還記下了胡濙說的三個例子,日後胡濙千秋之後,劉吉好繼續作為禮部,為陛下效命。
吳敬早就聽說了胡濙功力深厚,上次在奉天殿上,連曹操的詩都拿出來了,不過那是急智,這次直接展現了胡濙雄厚而龐大的知識海。
朱祁鈺左右看了看說道:“你們還有要跟胡尚書掰扯下,經史子集義這類的東西嗎?如果沒有的話,就讓於少保推行了。”
王文代表都察院搖了搖頭,金濂更是沒什麼疑問,左右不過是挨兩句罵罷了,能省點錢,就省點錢,戶部的燈盞只有一顆燈芯的金濂,自然願意省錢。
楊洪有點奇怪的問道:“具體的呢?那些流民可不好組織,他們餓極了,可是要偷襲我們大軍的糧倉的。”
朱祁鈺笑著說道:“具體怎麼做,在於少保出征之前,我們就討論過了,他本身就是個很擅長和百姓打交道的人,現在還有了朕的一些奇思妙想,這件事辦起來,並不難。”
楊洪皺著眉頭,看著陛下,雖然陛下的奇思妙想一直非常可靠,但是他還是想知道,不過左思右想,還是算了。
如何做群眾工作,他沒接觸過,私下再問問邊鎮的兩個侄子就好了。
如何做群眾工作?講義堂的掌令官們有話要說。
為了陰山下的這肥沃的土地,朱祁鈺可是從打完了京師之戰就開始準備,每天根據于謙的過往奏疏,和自己在後世的所見所聞,進行了一次填鴨式的教育。
集寧被焚燬的那座城,就給朱祁鈺開了個好頭。
但是具體怎麼做,不是鹽鐵會議上討論的議題了,楊洪要是感興趣,楊俊凱旋可以讓他專門講講。
朱祁鈺終於放下了拿出了自己的會議課題本,他打算講的貨幣戰爭,終於可以起頭了。
王直坐直了身子忽然開口問道:“陛下,屯田還要用農莊法嗎?編民為戶,十戶一甲,十甲一里,六里一鄉,掌令官組織,訓練義勇團練嗎?”
朱祁鈺眉頭緊皺的說道:“不然呢?不設府州縣鄉里,難道繼續羈縻?”
王直趕忙回答道:“臣愚鈍,可是這些新復之地的百姓,胡漢雜居,他們可不願意那麼聽人使喚。”
“若是訓練義勇團練,大軍稍退,他們立刻反叛,破壞官道驛路,破壞官署、集市、打殺朝廷命官,甚至可能和瓦剌人裡應外合!”
“永樂年間設奴兒干都司,現如今已經形同虛設。”
金濂也是應和的說道:“既然要經營,農莊法只一成半藁稅,是不是太少了些啊。”
吏部從政治穩定的角度,戶部從財經事務的角度,提出了他們的反對意見。
而陳汝言猶豫了下說道:“設立都司羈縻,並非長久之策,臣以為,設立州府縣鄉,但是訓練義勇團練,還是算了,這不等於訓練他們跟大明朝作對嗎?”
胡濙想了想說道:“陛下太宗文皇帝亦有此顧慮,設立都司羈縻無法長久,我大明朝亦有麓川反覆之事,瓦剌受封,今又攻我大明,設立州府縣管理,皆為生民,又不成熟。”
兵部從軍事安全的角度考慮問題,禮部從歷史的角度考慮問題。
俞士悅也是嘆息的說道:“陛下,法不束民,在大明兩京十三省,依舊是屢見不鮮,比如生苗,比如麓川土司,都是法不通行。”
廣通王造反是開玩笑,但是他要是挑起了生苗造反,那就是千秋罪人,大明對生苗管理,頗為頭疼。
眼下河套地區面臨同樣的困局,生民。
刑部從以法束民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擔憂。
工部尚書石璞嘆息,唯獨沒自己什麼事,六部之末,實至名歸。
朱祁鈺吐了口濁氣滿是笑容的說道:“大家提的問題,都是一個問題,朕知道你們在擔憂什麼。”
“這個擔憂,其實於少保也有。”
朱祁鈺忽然轉過頭來說道:“興安,徐有貞巡視黃河,走到哪裡了?”
興安愣了愣,想了想說道:“快到三門峽了,若是走得快些,不日就到延安府了。”
朱祁鈺點頭說道:“朕知道了,讓他藉著北上,過榆林衛,直到河套。”
“石尚書,要與徐有貞多溝通,等打下了河套,有石尚書忙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