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二章 此乃亂命,臣不奉詔(第1/4頁)
章節報錯
群臣們眉頭緊皺的看著胡濙,這剛打算開口為這集寧那些苦難的人,分說兩句,胡濙就開口了。
胡濙笑著說道:“此乃周禮也。”
金濂眉頭緊皺的說道:“胡尚書,這開場,就直接就奔著周禮去了?”
胡濙點了點頭,劉吉坐在角落裡,他聽聞胡濙開口,就已經開始準備速記了。
這都是日後的小抄。
胡濙坐直了身子說道:“詩經有云:鴻雁于飛,肅肅其羽;之子於徵,劬勞於野。爰及矜人,哀此鰥寡。鴻雁于飛,集於中澤。之子於垣,百堵皆作。雖則劬勞,其究安宅?”
金濂作為正經科班出身,自然是會背詩經,但是這首《鴻雁》是小雅,科舉並不考,他倒是看過,卻從未細想。
他眉頭緊皺的說道:“怎麼講?”
胡濙滿是笑容的說道:“鴻雁翩翩空中飛,有人離家出遠門,野外奔波苦盡嘗。可憐都是窮苦人,鰥寡孤獨心悲傷。”
“鴻雁翩翩空中飛,有人築牆服苦役,先後築起百堵牆。雖然辛苦又勞累,不知安身在何方。”
“周王救濟流民,讓他們修築城牆,收攏難民於四方,此乃仁。”
金濂認真的思考了片刻,道理是這個道理,雖則劬勞,其究安宅,但是絕對應該是給周王給了糧。
胡濙笑著說道:“是所謂飢者歌其食,勞者歌其事。金尚書以為呢?王總憲以為呢?”
飢者歌其食,勞者歌其事,是一種十分樸素的價值觀,就是勞有所獲,按照陛下的道理,就是勞動報酬。
王文看了看自己手下這幫御史,這一句周禮,就把他們的嘴堵住了。
辯個屁,有些人甚至連這首詩經裡的小雅,都不知道出處。
胡濙繼續說道:“若是諸位覺得這不是周禮,那這也是春秋之義。”
金濂呆滯的說道:“這怎麼就繞到了春秋大義之事上?”
胡濙笑眯眯的說道:“景公之時飢,晏子請為民發粟,公不許,當為路寢之臺。晏子令吏重其賃,遠其兆,徐其日,而不趨。三年臺成而民振,故上說乎遊,民足乎食。”
朱祁鈺倒是知道這個典故。
說的是齊景公的齊國,發生了饑荒,晏子請賑濟糧,齊景公不太樂意,晏子就折了中,為齊景公建立了路寢之臺,晏子提高了工資,增加了工期,後來修好了路寢之臺,齊景公滿足了遊玩的樂趣,百姓填飽了肚子。
但是這後面有一句,胡濙沒說,這胡尚書也是斷章取義的老行家了。
後面一句是:政則晏子欲發粟與民而已,若使不可得,則依物而偶於政。
如果想要施政而得不到同意,就得巧立名目,實現自己的政治主張。
這話不能說錯。
但是到了大明朝,有些臣子可沒恭敬之心,他們的依物而偶於政,就是把髒水扣到皇帝的頭上,把利益揣到自己的腰包。
胡濙的確是斷章取義了,但是也不能說錯,這的確是春秋大義。
跟禮部尚書掰扯周禮、春秋,那不是自找沒趣嗎?人家就是幹這個的!
胡濙笑著問道:“那這算不算是春秋大義呢?”
金濂嘆了口氣無奈的說道:“算!”
胡濙老神在在的說道:“哎呀,我這才用了兩個典故,我還有《漢書》賈讓,《舊五代史》趙瑩、《宋史》范仲淹,這三個例子沒有講呢,這是史。”
“唉。”
無敵是多麼的寂寞。
胡濙一開口,這就用了四成功力,就把一干言官統統都給打的人仰馬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