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一來,李賓言想去天邊看看,看看能不能繞回來,就不是問題了。

六分儀本就是航海利器,如何確定自己在海上的位置,利用六分儀便可以解決。

正午太陽高度角、太陽直射點的緯度、觀測者的緯度,這三個量,只要知道其中任意兩個,就可以求出第三個。

如果測量的是北極星,那就更方便了。

北極星的高度角,就可以直接看做是當地的緯度,連天文歷都不用查。

確定維度之後,如何在海上確定經度呢?

很簡單,帶一塊出發地的精確計時的表,就可以確定自己的經度。

每十二個時辰是一天,地球自傳一週,每個時辰轉過30°,每一刻為3.75°。

那麼,只需要知道兩地之間的時差,就可以知道兩地的經度差。

如何確定時差?

太陽正中時候,看一下時間便可以了。

這一計算手段在元朝的時候就已經非常熟練了,比如耶律楚材在《庚午元歷》中就說:「以尋斯干城為準,置相去地裡。以四千三百五十九乘之,退位,萬約為分,曰裡差,以東加之,以西減之。」

尋思干城就是撒馬爾罕。

這也是郭守敬說地球是個球的重要依據。

計算經緯度,並不是難事,難就難在,確定地球是個球,還有它的傾斜角度。

朱祁鈺再一次確定了,兀魯伯是個好人。

精準計時對大明而言,並非難事,朱祁鈺桌上就有一個精確計時的表。

河清海晏,時和歲豐的水力鍾,還曾經引起過朱見深的好奇(320章)。

這臺水力鍾,也不是朱祁鈺的手筆,事實上中原王朝的第一臺天文鐘,是北宋的水運儀象臺。

錨狀擒縱器的發明讓中原王朝的精確計時,變得不再困難。這種錨狀擒縱器在宋朝被命名為:天衡。

水運儀象臺,在靖康之恥中,被金人帶到了幽州的司天臺,後來被金人給丟棄了,金人不懂這種精確計時的意義。

蘇頌製作的這臺水運儀象臺,是有圖紙的,蘇頌第六子蘇攜帶著圖紙,在南宋,卻始終無法仿造儀象臺。

郭神仙郭守敬,雖然沒有成功的復刻水運儀象臺,但他對於錨狀擒縱器和精確計時的意義相當清楚,製造了一臺【大明燈漏】用於精確計時。

透過齒輪系及相當複雜的凸輪機構,帶動木偶實現:「一刻鳴鐘、二刻鼓、三鉦、四鐃」的自動報時。

朱祁鈺桌子上這臺水力鍾,也不是憑空就出現在了他的桌上。

地軸傾斜,還可以解釋一個亙古以來懸而未決的問題,為什麼會有春夏秋冬。

朱祁鈺對王復送來的文書十分的滿意,翻譯這些文書,並不困難,交給吳敬和欽天監許敦便可以。

“這個十丈高的六分儀,能做的出來嗎?”朱祁鈺看著那個圖紙,有些疑惑的問道,這東西可是花費了兀魯伯數年的功夫才做成的。

興安感覺到了羞辱,一個撮爾小國的蠻夷做了一臺十分精巧的儀器,興安也承認此人的厲害,但是陛下為什麼認為大明造不出來蠻夷都能造出來的東西呢?

“可以。”興安拿過來那份圖紙說道:“臣讓人去督辦。”

興安沒有廢話,他拿著圖紙離開了聚賢閣,轉頭走進了司禮監,陛下每天都在講武堂坐班,那司禮監在景泰元年的六月份也搬到了講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