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能國企接盤。

但國企接手後,西方對中芯國際的技術和裝置限制會更大,發展環境會更惡劣,這彷彿成了一個惡性迴圈。

從這方面看,星空科技集團入場,是各方面都願意看到的。

一是星空科技實力強悍;二是有林睿這個比較傳奇性的掌舵人;三是由私企主導的中芯國際,比有國企主導的中芯國際,發展更靈活,外部的環境和限制也會更少一點。

……

雖然,有星空科技集團主導的中芯國際,比國企主導的中芯國際,受到的外界限制會更少。

但是,想發展仍然困難重重,林睿首先要面對的,就是中芯國際的內部鬥爭,以及給中芯國際物色合適的掌舵人。

這幾年,隨著張汝京離職,江上舟突然因病去世,中芯國際更加混亂。

張汝京留下的負責人王寧國,則陷入無人支援的地步。

大唐電信力挺自己人楊士寧,透過股權操控,導致王寧國落選執行董事,從此中芯國際開始了混亂的內部鬥爭,人才流失率大幅上升。

其實王寧國和楊士寧,都是技術方面的頂級人才。

王寧國出生在內地,成長在彎彎,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材料科學及工程系博士學位,曾服務於勞倫斯放射實驗室、貝爾實驗室、美國應用材料公司。

隨後追隨張汝京來大陸任上海華虹集團CEO,擁有百餘項專利,被譽為“應用材料專利之王”。

大唐電信力挺自己人楊士寧,美國倫斯勒理工學院物理學專業碩士、材料工程學專業博士,服務過美國英特爾、新加坡特許半導體原執行長、中國科學院微電子研究所。

兩人都是技術方面的行業大牛。

幸好,在生命的最後一週,江上舟仍然為中芯國際接班人在董事之間斡旋協調。在病床上透過電話會議主持了公司董事會,確保華虹集團董事長、中投公司香港董事長,入選中芯國際董事會。

江上舟隨後請來了邱慈雲當CEO。

邱慈雲也是技術大牛,但,中芯國際在他的手中並沒有發展壯大。

倒是在他的管理下,中芯各方面勢力維持了平衡,內部的鬥爭終於消停了一些。

一直到現在,在中芯國際存在感越來越弱,不知何時才能再次崛起。

這時候,星空科技集團突然入場。

他的入場,不但帶來了大批資金,更是成為了當之無愧的第一大股東。

雖然沒有達到控股地位,但如今的持股額,已經遠遠把其他股東甩在後面了。

中芯國際因為股權複雜,領導權和控制權紛爭導致的混亂,到今天終於可以消停了。

一家佔有絕對優勢的大股東終於入場了。

外界震驚於星空科技集團入主中芯國際的同時,也對接下來的發展開始期待。

作為中芯國際毫無爭議的第一大股東,林睿將會為中芯國際,這家沒落的國內晶片產業龍頭,帶來怎樣的改變?

在外界一片議論紛紛的時候,林睿卻過得頗為安靜。說實話,他並沒有把太多精力用在中芯國際身上。

現在的國際形勢,和美國的限制。中芯國際的發展環境很惡劣,這是不可抗力,他也沒辦法。

浪費再多精力,也是白搭。

他可不會覺得自己無所不能,自找沒趣。

不過,要說完全不操心中芯國際的事情,那也不可能。畢竟這麼多錢砸出去了,不能打水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