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星空科技投資中芯國際的15億美元,仍然是和工行建行合作,星空科技出資5億美元,另外10億美元有兩家銀行提供的融資貸款。

再加上前期在股市上吸納的中芯國際股票,拿下中芯國際43%的股權,成本不可謂不高。

真要打水漂了,可就太慘了!

如何協助中芯國際發展的更好,這是一個難題,林睿現在也有了一點想法。

晶片產業,人才很重要,特別是那種能改變行業格局的技術牛人。

比如,被三星挖走,讓三星半導體體直追臺積電的牛人梁孟松。

梁孟松在半導體行業深耕幾十年,取得了四百多項發明專利;大半生都執著於技術突破,數次為摩爾定律續命。

他曾經是臺積電保持“製程領先”的元老功臣,也是支撐起三星代工之夢的技術巨擘。

他的跳槽,不但改變了三星半導體的發展軌跡,也改寫著行業的競爭格局。

2009年2月,在張忠謀極力挽留下,梁孟松還是離開了工作了17年的臺積電。

由於他的離開,臺積電28奈米制程的量產遲遲無法實現,從2010年拖到了2011年,比計劃晚了一年多。

它的去向,自然不難猜。

當時三星被卡在了製程向下的過程中,技術上遲遲無法突破,研發陷入停擺,遠不是臺積電的對手。

為了獲得梁孟松這個奇才,三星早在幾年前對梁孟松就有了接觸。

因為梁孟松的老婆是韓國人,三星就專門派私人飛機去臺灣接梁孟松一家到韓國探親,度假,遊玩,並且全程高階轎車,頂級酒店一切包辦,給予了極高的禮遇。

梁孟松正式入職後,三星不僅開出了臺積電3倍的年薪,還提供一切資源,讓梁孟松繼續自己的研究,放開手腳大幹一場。

梁孟松也不負眾望,一上來就叫停了28nm製程研發,直接由28nm跨越到14nm製程,要一次完成三代四級的製程工藝迭代。

雖然,這在三星看來有點瘋狂,但背水一戰也別無選擇,只能“賭命”似的全力支援。

功夫不負有心人,三星終於彎道超車,在技術上和臺積電並駕齊驅,從臺積電手裡搶走了蘋果和高通驍龍的大量訂單,獲得了巨大的商業收益。

面對三星半導體的崛起,臺積電曾用對付中芯國際的辦法,對付三星。

在美國法院和美國貿易協會,起訴三星侵犯臺積電的專利權。

可惜,三星後邊是美國爸爸,並不鳥臺積電,不但梁孟松過去了,隨後還有一大批頂尖人才同樣被挖了過去。

官司打到最後,臺積電並沒有像和中芯國際打官司那樣受到優待,一直沒有分出勝負。

沒辦法,彎彎只是美國的看門狗,論重要性,比不上韓國這個僕人。

再說,三星李家只是明面上的掌門人,掌握三星不到百分之十的股權,自從九七年亞洲金融風暴後,三星多半股權都在美國資本手裡。

這也是三星這麼多年來,在全球突飛猛進,發展這麼順利的原因。

不然,一家純韓資企業,即便給美國當小弟,也不會發展這麼順利。

……

不過,林睿不知道的事,隨著中國的復甦,為了節制中國,臺灣在美國心中的份量也在加強。

未來,2015年,梁孟松還是經受不住壓力,從三星離職了。

他離職之後,剛剛在技術上趕上臺積電的三星,漸漸又開始落後了,隨後再次被臺積電全面超越。

直至2017年,梁孟松受邀加盟中芯國際。

上任時,國際上的先進量產製程已經到了10nm,中芯的技術還停留在28奈米,這已經是人家幾年前就玩剩下的東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