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分野中峰變(第2/3頁)
章節報錯
丙、豫省區,包括豫北陣地,歸蘭陣地,汴鄭陣地,鞏洛陣地。
丁、徐海區,包括海州陣地,運河陣地,徐州陣地,蚌埠陣地,淮陰陣地。
(2)晉綏側面:
甲、晉省區,包括晉東陣地,晉北陣地。
乙、綏遠區,包括綏東陣地,綏北陣地。
(3)東正面:甲、江蘇區,包括京滬陣地,南通據點,首都陣地。
乙、浙省區,包括滬杭陣地,寧波陣地,溫臺據點。
(4)南海岸:
甲、閩省區,包括龍延陣地,閩廈據點。
乙、廣東區,包括潮汕據點,雷瓊據點,廣惠據點。
(5)警備區:
甲、秦甘寧青區。
乙、湘鄂贛皖區。
丙、桂省區。
丁、滇黔區。
戊、蜀康區。
介紹到這裡,林蔚將軍用他那類似***的浙味國語說道;“對國防計劃大綱各位有問題可以現在提出討論下。”林蔚(1889—1955),字蔚文,浙江省黃岩人。林蔚跟隨***多年,積累了一套豐富的處事經驗。他曾向人談起當參謀長要訣:“要有戰略眼光,遇事要抓住重點,要任勞任怨。” 作為***的心腹,林蔚卻一直擔任上層幕僚和各種副職。在當時,民黨統治集團內部普遍認為“京官、幕僚、副職”都是無權、無財、無勢的苦差使,但林蔚在***的面前從未表露過這種思想情緒。他為人謙和、低調,辦事幹練、穩重,先後兩次將最高人事部門簽報晉升他為上將的名字劃掉,所以至今還是中將。
林蔚比劉琨年長,劉琨很客氣地問道:“請問蔚公,晉北和晉東的國防工事是具體在什麼位置修建的?目前進度如何?”
劉琨這麼問,是有原因的。晉省是西邊防軍司令部預計的劉琨軍抗日主戰場之一,對該省的國防工事修建情況,一處和四處都特別用心調查過。其實,早在1935年,閻百川為了自保,就在南起娘子關,經龍泉關、平型關沿晉綏東部省境,計劃修築有縱深配置的綿長的國防工事。
隨著日本侵華步伐的加緊,1936年4月,閻百川又成立了晉省省防工事指揮部,專門負責省防工事的構築,下屬第一部和第二部兩個辦事機構。第一部由周玳負責,專管建築材料的採購、運輸、調撥和建築資金的運用;第二部由孫楚負責,專管工事的戰略部署、戰術守備區的劃分、地形勘察、工事位置的確定、構築圖紙的設計,以及施工組織和技術指導等。
省防工事指揮部,根據晉省地形,以預想的敵人可能進攻的方向,確定了7個戰略守備區。即:核心區,以太原為中心,西起關口、周家山、韓寨、青龍鎮之線;陽方口區;雁門關區;平型關區;五臺山區;娘子關區;東陽關區。每個戰略區依地形,又分為若干戰術守備區。每個戰術守備區由前沿陣地、主陣地、預備陣地、炮兵陣地等組成。此外,在大同附近的孤山和天鎮、陽高等地,也構築了工事。
晉省的省防工事,除核心區有部分丘陵地帶外,其餘絕大部分處於崇山峻嶺之中,有取之不盡的岩石,可就地取材,進行構築。這樣既可節約大量的鋼材、水泥,節約大量資金,而且可以提高工事的堅固性。為此,閻百川自豪地說:“利用山西的自然條件做工事,可使日本的飛機、大炮倒退20年。”
可是美好的計劃無法替代時間和金錢,據劉琨們瞭解,晉省省防工事的進度很不理想。林蔚說道:“晉省的國防工事由晉省當局負責修建,中央負責撥款,晉北的工事據報也已修整完畢,主要是以大同為中心東至陽高、天鎮等地,用以捍衛大同,以防止日軍佔領察哈爾後繼續南下。晉東的工事尤其是娘子關南向部分還在修葺中,因為這段工事主要是預防日軍突進至石門後會對晉省側翼產生威脅,這種情況晉省當局認為出現的機率很少,故這段工事沒有做優先安排。”劉琨點了點頭,表示理解。
陳常捷忍不住了:“娘子關一帶的工事不是正在修葺而是剛剛開始做吧?今年春天我們去娘子關參謀旅行,那裡只有一個工兵團,剛開始測量,娘子關正面太寬,北起龍泉關,南至馬嶺關,從地圖上看就有一百五十餘公里,這一個工兵團要修到什麼時候?至於天鎮那邊的國防工事,這些國防工事是孫楚主持設計的。民國二十五年張楊兵變時候,劉長官派我作晉綏方面的聯絡官,孫楚曾陪同我去參觀過太原北方三十餘里陽曲灣一帶的工事。照我看,他們為了節省經費和材料(主要是鋼筋和水泥),有些掩體都比較單薄,而且縱深也不夠。正面有多寬,我不清楚,通訊裝置更未完成。”
這陳翼德就是嘴上不饒人,劉琨看到老徐臉上有些掛不住了(他原來擔任過晉省**),趕忙制止陳常捷:“晉省有晉省的情況,中央會和晉省協調作好工事的。”陳常捷嘟噥著;‘就怕來不及了,要是今年就開始打呢。’
聽到陳常捷的話,劉琨和徐永昌相視苦笑了,其實豈止是晉省的國防工事是擺設,就是金陵政府京畿重地的吳福線和錫澄線也是倉促上馬,遠未完工。修築國防線,是抗戰的重大準備措施,也是三十年代列強的重要戰備手段。
平心而論,《民國二十五年度國防計劃大綱》規定的國防陣地如:冀察區,包括平津張據點,滄保陣地,德石陣地;江蘇區,包括京滬陣地,南通據點,首都陣地;浙省區,包括滬杭陣地,寧波陣地,溫臺據點。都是後來抗戰中的熱點地區,如果真的能夠事先構築好國防工事,完全應該能夠大大殺傷日軍,遲滯他們的行動,創造出良好戰機。問題是,和金陵政府其它的計劃一樣,這些國防陣地,要麼沒有來得及完工,要麼存在各種隱患,以至於後來沒有發揮作用。其中在抗戰前重資構建的吳福線、錫澄線、乍嘉線、海嘉線與金陵城防的國防工事,大概是抗戰史上最著名的大烏龍了。
這幾條國防線,是掩護首都的重要防線,一二八事變後,根據停戰協定,華夏國軍隊不能在上海駐防,於是首都金陵就直接暴露在了上海登陸日軍的兵鋒下。於是,這些防線就成了保衛首都的最後防線。
可是據劉琨前世瞭解,銀河系地球歷史上,後來淞滬會戰結束,大批撤退到這些防線的國軍將領們,卻發現這些防線根本不能用,聽聽當事人的抱怨吧:
在1937年11月大撤退中緊急接防吳福國防線主要軸心常熟城的第98師第294旅,就被國防工事氣傻了。方靖旅長回憶道,他找不到國防工事的配置圖與鑰匙,也看不懂國防工事的配置,更為沒有交通聯絡壕的陣地帶而氣炸:“當時發現既沒有現地工事位置圖,找不到工事位置,亦找不到鑰匙。據當地老百姓說,工事位置圖和鑰匙是由保長保管的,而保長早就逃跑了。我官兵隨即按方向尋找工事位置。所謂國防工事,鋼筋水泥機槍掩體在公路大道兩旁南北三四百米之線,僅有十幾處像墳堆的土包一樣。當時掘開上層,有的是機槍掩體,沒有鑰匙打不開,只有立即鑽開。有的扒開了是棺材,不是水泥工事。再向三四百米以外去找尋,就找不到水泥的掩體工事了。我們只有急急忙忙地佔領陣地,構築臨時工事。陣地前面隔著一道十餘公尺的小河,對岸的樹木房子很多,從前沒有掃清射界。。。我所佔領的掩體工事皆沒有聯絡交通壕,每個掩體僅能容一班兵,一挺輕機槍。在日間不能聯絡,後方彈藥也送不上來,只有在夜間補給。我官兵滿以為退守到國防工事線上定能持久抗戰,現在看到公路南北兩側二三里處,僅有十幾座水泥掩體工事,如再往遠處就沒有工事了。至於湖內湖邊上,皆沒有防禦裝置,使官兵大失所望。”
在淞滬會戰中嶄露頭角的王耀武他在南京保衛戰前夕退到南京,匆促佔領淳化鎮國防工事線,但這些國防工事並沒有按照防禦戰斗的需求構工,只有幾個孤伶伶莫明其妙的機關槍工事,與第51師的防禦部署完全配不上套!王師長氣得直接向***打報告,國防工事真是莫明其妙:“在淳化附近之國防工事,均系距離甚遠而目標顯明之機關槍掩體。欲構成堅固而縱深之陣地,需工甚大。而擔任外線作戰之部隊,輸送力量薄弱,****及障礙物材料極感缺乏。雖經星夜趕築,終以正面過寬,材料缺乏,陣地未能完成預期之堅固程度。”王耀武在晚年寫文史資料時,還不忘再把國防工事罵一頓:“部隊進入陣地後發現淳化鎮、牛首山一帶預先作好的鋼筋水泥的國防工事,有些用土埋著,有些機關槍掩體的門還鎖著,開不了門。機關槍掩體的槍眼一般做得太大,不適用,極易被敵人發現目標,集中火力向我射擊,因此官兵對既設陣地的國防工事甚為不滿。”
劉琨知道今天來交流的金陵軍事委員會代表團中,有京滬杭警備區工事指導處的黃德馨也來了,在地球的時候劉琨真的蠻好奇,事關國家命運的防線怎麼搞成了這個樣子,今天有幸遇到偉大的華夏民國軍事委員會,劉琨得詢問一下。
不過這事兒許晉申問更合適,去年老常在福州張楊兵變的時候被襲擊軟禁,許晉申捨命相救,後來得到老常手令,指揮西北邊防軍救駕的部隊衛戍金陵,他利用職務之便親自視察過那些工事,回來後那叫一個勁兒地嘆氣,說是交通壕都沒有,劉琨示意他:“許副參謀長,你上次從金陵回來,對錫澄線的工事不是有些疑問嗎?今天中央代表團裡有工兵的專家,你剛好向中央軍學習交流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