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大維很興奮:“這次兵工署來西北收穫很大呀,兵工原材料方面,酒泉的西北特鋼能生產各種合金鋼,技術引數都很好,適合作槍炮鋼,中央在湘潭籌建的中央鋼廠還要好幾年才能落實,在中央鋼廠投產前,兵工署可以購買西北的槍炮鋼,這就改變了華夏國依靠外國提供合金鋼的局面。西北各種化工品十分豐富,槍炮用***、炸藥也可以提供出來給中央的兵工廠使用。西北的機械加工裝置齊全,能力強,比如他們有精密車床、萬噸水壓機,沒有大噸位水壓機,連150榴彈炮彈我們都做不了,這下好了,可以委託西北加工。”

徐永昌點了點頭:“你這次滿載而歸,委座一定對你很滿意。”俞大維舉起酒杯:“這次還是多虧次宸公多方指導,您與劉越石長官曾經並肩戰鬥,西北各方對您都禮敬有加,卑職們是沾了您的光了。”兩人碰杯喝了一大口。俞大維談興更佳:“卑職所見之西北,工農業發達,人民富裕有禮,回想民國十七年起,西北曾經連年大旱,幾乎釀成***,幸而西北軍政公署應付得當。卑職還記得當年有新聞報道,西北依靠海外僑民提供救災資金,興修鐵路、水利設施,以工代賑,硬是挽救了無數生命,同時為未來的工農業發展打下了基礎。次宸公民國十四年曾經與越石公同入秦省,驅逐當時的督軍,對西北往事可稱熟稔,可否還多請您給卑職講一講這劉越石征服西北的傳奇?”一邊說著,一邊又給徐永昌倒滿了啤酒。

徐永昌伸手摸了摸自己的光頭,一邊回憶一邊以晉省口音的國語緩緩地將往事道來:

“劉越石與西北的緣分,那還是源遠流長。這要從民國4年說起。當年的劉越石才十八歲。越石乃上海人士,其母本為盛宣懷家女傭,難產而亡,由其母之閨蜜倪氏撫養成人,這位倪氏就是著名的宋氏三姐妹之母。故此越石也是孫逸仙博士和***委員長的妻弟。

話說越石從晚清年間就驚才羨豔,號稱滬上神童,是善財童子那個神童。思想進步,宣統末年,為了報答養父宋嘉樹的原因,也不知他用了何種方法,從盛府借出啟動資金,發揮財技,上槓杆投資橡膠公司股票,據說獲得暴利百萬。利用這筆資金,劉越石的養父資助同盟會,購買槍械,民國元年,武昌首義,越石在上海資助陳其美組織敢死隊,參與攻打浙江巡撫署,他年方十四,手持雙盒子炮,護衛敢死隊長蔣常清,衝鋒在前,還為蔣志清也就是***擋了一槍,二人從此結為兄弟。

辛亥後,劉越石繼續在商界閃光,最著名的就是從民國二年起他利用槓桿資金,從日資手中收購漢冶萍權益,達到1913年基本實控股的目標。歐戰爆發後,鋼價暴漲均價150美元/噸,越石當時僅僅在漢冶萍的資產就達1500萬。

另一方面,國內政局在宋案後迅速敗壞。宋教仁被暗殺。越石心灰意冷,二次革命失敗後,,越石遠走海外,暗中資助中華革命黨,民國三年歐戰爆發 美股停盤 主角取道東南亞,聯絡華僑財團,得到糖業黃家等支援,攜資赴美 與其兄TV宋(宋子文)籌劃構建私募基金,投資美國股市。民國四年年,越石取道日本歸國,途中拜見孫逸仙,參加孫逸仙與自己二姐宋慶玲的訂婚,得孫逸仙囑託,於夏季,奔赴華山,與井勿幕、胡景翼、孫嶽、鄧瑜等聚義,並贈眾人配槍,至今老夫尚保有孫嶽配槍留作紀念。

民國四年初夏,劉越石自美國國經過日本號稱回國度假,卻徑自來到了華山腳下,天曉得劉越石是如何選擇的住在了華山腳下的共園。想那時袁世凱圖謀稱帝,在全國鎮壓民黨的反抗,可以說與孫逸仙為首的民黨勢不兩立。袁世凱委任陸建章任秦省督軍,陸在秦省搜刮民財,鎮壓持不同政見者,屠殺平民,無惡不作。據報道陸建章最後離任秦督軍職務時候,家財裝五百多輛大車,價值3000萬兩白銀。故民國四年初夏有西北正義人士井勿幕續桐溪、郭希仁、劉靄如、孫禹行(孫嶽)、何遂、胡笠僧(胡景翼)、劉允臣、楊天仁、吳希真、鄧瑜、史宗法、馮毓東、張義安、董振五等聚義華山共園,欲共同結盟,反袁倒陸。要說這幫人,都是此後迄今影響華夏國北方政局的大人物,其中胡笠僧和孫禹行分別是國民二軍和國民三軍之主帥,而鄧瑜、史宗法更是現在西北邊區和西北邊防軍的創始人之二。

老夫當年未曾參與華山之盟,據老夫友好續西峰、孫禹行日後之言,當日劉越石身騎一驢,帶領隨從數人,攜行李數箱,在晚霞照耀下西行而入園。劉越石身穿白色西服套裝,頭戴遮陽帽,大呼曰:學生劉某奉中山先生手書,特來拜謁井文淵老師、續西峰先生。

西峰等聞聲而出,劉越石果然取出孫逸仙手書相示,書中盛讚西峰“吾兄好義,努力不懈,尤為忠誠”。又云:“笠僧小友別來無恙乎?吾嘗以秦省革命相托付,今為笠僧特遣吾弟越石相助,汝二人可肝膽相照,共謀西北革命大計。”

原來胡笠僧在民國元年秋,同張義安、馮毓東東渡日本,進振武預備學堂學習軍事。經於右仁(伯徇)、井勿幕(井文淵)的介紹,胡笠僧(景翼)有幸進入孫逸仙先生在日本舉辦的“浩然廬學社”學習,見到了他仰慕已久的中山先生。這成了胡笠僧革命生涯中又一個新的轉折點。當時年僅二十歲的少年胡笠僧對孫中山先生說:“來日我一定要打進北京城,請先生主持大計。”中山先生和胡笠僧都沒有忘記當年之言,後來民國二十三年胡笠僧果然履約,推翻了曹錕政府,邀請孫逸仙北上主持國務。也是一段美談。只可惜天不假年,孫先生第二年便病逝於北平,而胡笠僧聞訊也悲傷過度,在開封病逝。二位哲人已遠,他們所為之奮鬥的民國現在還在風雨飄搖中。”

說到這裡,徐永昌回想先賢,有些黯然神傷,俞大維回想這段驚濤裂岸的歷史和這二位獻身國民革命的老少英雄,不禁崇敬之心油然而生,端起啤酒杯狠狠地喝了一大口道:“聽次公言及此處,真可以浮一大白,胡笠僧真英雄也。”徐永昌也喝了一口,繼續道:“井勿幕、續西峰都是辛亥元老,老同盟會員,得中山先生手書,方知來者劉越石是孫逸仙之姻親,常年輔助孫先生,尤其仗義疏財,為民黨貢獻不小,此次來西北,正可以相助籌劃中的反袁倒陸起義。眾人如欲起兵,那是必須找贊助的,俗話說無糧不聚兵。可惜搞革命的缺的就是錢,不是窮得沒辦法了誰革命啊?那時候井勿幕、續西峰還算好,薄有家產,雖然不夠聚兵的,個人生活還可以支撐。可是鄧瑜、史宗法這些人就非常苦逼的了。那劉越石聽聞眾人的計劃後,二話不說,開啟隨身皮箱,拿出厚厚一疊銀票,以手掌量厚薄,取出三分之二相贈。越石道:此來西北本為尋找地方開發馬場,引進俄羅斯重馱馬改進我國馬種,也是為了未來國防所需馬政作準備。既然各位有革命資金之需要,這些錢你們先拿著用,待我搞定馬場之事,再返回上海調動資金為大家後備。孫禹行後來多次繪聲繪色地告訴我,劉越石又開啟隨帶的木箱,裡面居然有幾支毛瑟****,居然是大鏡面匣子。上刻弟劉越石敬贈。隨即以槍相贈胡笠僧、孫禹行、鄧瑜、史宗法等武將,各人身為軍人,哪裡有不愛槍的?均大喜過望,由劉越石倡議後,眾人結拜為兄弟,不願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俞大維咋舌道:“這劉越石好漂亮的手段,文人求財革命,武將需槍保命,愛財的送錢,要命的送槍。然後佔據民黨西北委員會的大義,把自己塑造成西北國民革命的開創者;同時認了未來國民軍兩個軍長為大哥,收穫滿滿。”徐永昌笑得像個老狐狸:“難怪委座這麼看中你,你能一眼看透劉越石結交文武人物之手段,也算小輩裡的能人了。”俞大維急忙道:“都是委座的栽培、次公的提點。”徐永昌意味深長地說:“機會永遠只給有準備的人把握。劉越石從此儼然成為西北革命軍的財神爺和總後臺。後來曾經多次以資金、武器援助西北革命軍,還曾經搭救胡笠僧等人,胡、孫二位大佬簡直視劉越石如救星福星。眾人大喜,劉越石又建議以民黨西北委員會名義作誓約,歃血為盟,共同投身西北國民革命,此志終身不渝。盟約之人以年齒排列,劉越石赫然在隊尾,然而劉越石卻因為有贊助之大功,算作民黨西北委員會之常務委員,故民黨西北之人皆尊稱劉委員。”俞大維恍然大悟:“難怪曾經聽吾黨元老於伯循曰,劉越石是年輕的老革命呢。原來論起民黨的西北革命,劉越石真正是元老。”

徐永昌點頭同意“華山會後,越石入學保定陸軍軍官學校,與傅宜生等同學,騎科學習兩年。軍校方畢業,秦省督軍陳樹藩為禍,越石受孫逸仙委託,前往西北發起革命軍。後來民黨起義軍名字就是劉越石起的,胡笠僧的國民二軍完全脫胎於該軍,楊虎臣之小西北軍也是該軍的傳承。

他自費購械,組建騎兵支隊,聯手胡景翼等屢次大破陳樹藩部。民國七年底,徐樹錚領參戰軍入陝,收編大部分西北革命軍。越石卻另闢蹊徑,與鄧寶珊等引騎兵西入寧夏,與馬福祥、馬洪賓組建西北民主聯軍。越明年趁徐樹錚北去蒙古,西北民主聯軍聯合甘肅各軍,驅逐張督軍。改以鄧寶珊、馬福祥、馬鴻賓主政甘肅。據說期間,越石與馬福祥女並肩作戰,日久生情,得馬福祥許可,跨越宗教,訂立婚約。然而該女被張督軍所拍刺客暗殺,不由得越石英雄氣短,痛斷肝腸。”

說到這裡,老徐小俞一番唏噓,二人其實都是情種,想想自己生命中得到過和失去過的愛情,一同默默無語,不約而同飲了一大口啤酒。

徐永昌繼續道:“民國九年年越石經歷喪妻之痛,離開傷心地蘭州,取道京津,重金賄賂當道,搞定鄧瑜的甘肅督軍任命後。去南洋休假,恰逢歐戰結束,白糖暴漲,竟然順手操刀與南洋糖業大王黃奕住等操作白糖,獲利後資產過億。越石的財技引來了黃奕住幼女黃曉芸的羨慕,她熱烈追求越石,後二人共赴美國完婚。越石在美國組織公募基金,聚資引資五千萬美元,長期潛伏美國股市。留宋子文與新婚妻子黃曉芸操作。

話說甘肅督軍鄧寶珊全靠越石在美接濟財政,因此遵從越石安排,試行工業建設。開發了白銀的金銀銅礦,修建蘭包輕便鐵路。配合比利時公司,從民國十年開始從蘭州向東修建隴海鐵路。農業上,每年投資數百萬興修水利,建設小化肥廠,組織農村合作社等。

民國十年 越石遊歷歐洲後經俄返華,因孫逸仙就任非常大總統,越石輔佐孫博士,後在黃埔前身任教。民國12年,黃埔軍校正式建立。主角為教授兼教導旅長。越明年年,孫逸仙再次發起北伐,越石的教導旅擴編為黃埔軍校北方教導總隊,告別了懷孕的妻子,越石乃與樊鍾秀的建國豫軍共同北伐。經一路奮戰,二次直奉戰後,在河南與胡景翼國民二軍匯合,乃以教導總隊與老夫的國民三軍直入潼關。與甘肅鄧寶珊部夾擊陝西,終於1924年底統一陝甘。

說著說著就到了民國二十四年,北京政變後,馮基善、胡勵生、孫禹行等國民軍首領連電邀請孫逸仙先生北上參與北京新政府,但是奉系軍閥卻壓制住了國民軍,轉為由段啟瑞成立執政府,事情不順利,孫先生病重。

此前北伐時候蘇聯顧問團首席顧問米哈伊爾·馬爾科維奇·鮑羅廷先生就策劃了在把西北作為華夏國革命新根據地的計劃,並且與孫逸仙先生做了充分交流,達成了一致。當時劉越石砥定陝甘,得孫任命為西北邊防區軍政長官兼國民革命軍西北邊防軍總司令。當年2月份 豬腳所做西北邊區建區方略得孫文批准,並以孫文名義頒佈,規定了從軍政向憲政十年過渡的過程。鮑羅廷和TVSoong(蘇子文)一起給孫先生起草了有關西北革命的遺囑,直接寫給劉琨和於伯循先生的:西北軍政,盡以付汝,越石(劉琨的字)主軍,伯循務黨,革命未竟,奮鬥不止。3月孫文遺囑中,以西北歌名盡付越石,越石主政西北二十年不得改變。從此確立了西北邊區的地位。

胡笠僧於民國十四年中去世,我國民三軍開出潼關,集中兵力與直奉聯軍作戰,僅留鄧瑜、井嶽秀等部,與黃埔北方教導總隊守衛西北。

民國十四年12月 國民二軍覆滅,民國十五年底,國民軍潰散到綏遠,越石發兵取包頭,與閻軍對峙,經談判,以綏西為維和區。閻為晉綏軍總司令,此為秦晉聯合之開始。

西北民主聯軍隨即開始了新式整軍運動,將舊軍隊改造為一支思想進步的革命軍隊。而劉琨則匯合了西北革命領袖於伯徇老先生,並接受了蘇聯援助後,招攬了潰散的國民軍士兵,實行了著名的改編。把潰散的國民軍部分部隊改編成了黃埔式的新型的革命軍隊。組成了西北邊防軍的前身。

隨後,馮基善自蘇聯回國後,在蘇聯斡旋下劉越石與馮基善會盟於秦省三原,相約由劉越石主持西北軍政,給馮提供財物支援,由馮主導北伐。從此以後,劉越石專注於西北根據地的建設,他帶領西北縱隊經過大剿匪,大抗旱、大建設開創了西北國民革命的新局面。”

西北平定仿照黃埔軍校制度,成功開辦了黃埔軍校北方分校,培養了一批忠於國民革命理唸的軍官。劉越石再一次表現了他的遠見卓識,電報廣州國民政府,請***兼任黃埔軍校北方分校的校長,自己退居教育長之職。委員長當時在民黨內地位很低,廖公和胡漢民、汪兆銘才是把握大局的三駕馬車,劉越石此時能尊崇常校長,實在讓校長窩心的很。可是從長遠來看,***既然擔任了北方分校之校長,他日後就不得不認同西北邊防軍軍官團乃至整個軍隊是黃埔嫡系,劉越石這個便宜賺大了,金陵中央政府完全是靠黃埔軍校作為軍事支柱,這就永遠不敢和同時黃埔一脈的西北邊防軍作軍事決裂。

馮基善在越石幫助下,出潼關參與北伐,與***、閻百川爭一時之高下,而劉越石則靜心建設西北,歷經兩個五年計劃後,終於有了今日局面。“

俞大維聽得目瞪口呆,窗外已是雨停風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