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等他進去阻止,士兵們已將竺源連人帶床給搬了出來。對於這種沒頭沒尾的莽撞行徑,明安自然暴怒,更何況還是多年的老朋友,他二話不說衝上前,一把攔下領頭的幾人,接連質問。

“大人,別難為我們,在下也只是奉命行事。”士兵神色凝重,手按佩刀,一本正經的樣子看起來可不像是開玩笑。

明安顯而易見的生氣和疑惑:“奉命?奉誰的命?整個塗國誰敢動他?!”說罷,便要推開眾人。

還未上手,士兵取出了一封冰冷的軍令,明安沒心情看寫的是什麼內容,可右下角的印信卻如此的醒目和熟悉。

他不敢相信雙眼所看到的,的確,整個塗國真就沒人敢動竺源,是因為明安忽略了一個人,一個他做夢都不會想到的人……翟散。

他的大腦已經失去指揮自己行動的能力,木頭一般地站在那裡不動,愣著兩隻眼睛發痴地看著印信,腦袋裡面空空的,唯獨心中有著無限無處可發洩的怒火:“他孃的,竟然敢偽造印信,我看你們是找死!”

說罷,明安神情驟變,迅速上前扭打起來,士兵礙於他的身份,也不敢動刀子,只能平白無故地捱打,卻絲毫減少不了他心中的怒火。

竺府外的某處街角,翟散正立馬而停,面色陰沉地抬頭看向遠處的郡山山頂,身前一士兵急急忙忙地上前稟報狀況,卻聽他無奈地嘆氣一聲:“算了吧,把他也給帶走。”

片刻後,竺源和明安兩位重臣在諸多士兵的押解下出了府門,街道上擁擠了諸多百姓來看熱鬧,一時間,閒言碎語四散而起,沸騰了整城。

第二日,城中釋出通告:戶部尚書竺源收受賄賂,貪汙鉅款而被下獄,就在當天因病重而離世。

竺源和翟散之間的關係,世人皆知,現在這麼做,卻也落得一個大義滅親的好名聲。

一起被關押的明安,在同一時間被釋放出來,此後一切照常,就像所有事情都沒發生過一般。

至於竺冰,數日後才從城外回來,聽聞家中鉅變,遣散了所有家僕,一連數天不出門,即便接連不斷的有人上門求見,無一個不是吃了閉門羹。

自那以後,竺家和翟、明兩家就斷了關係,翟散和明安這兩個和竺源關係最要好的朋友也從未去看望過竺冰,也因此,兩家人時常被世人詬病。

“恐怕他又是不見我們啊!”明鄺、林逸、翟隴三人並肩而立,為難地看著緊閉的府門。門前人跡罕至,落滿一地的枯葉,偶爾幾隻野貓野狗狼狽穿過,三兩隻烏鴉時不時地落在府內的枯樹上叫上兩聲,盡顯落寞。

已經數不清這是他們第幾次揹著父輩偷偷來此處,此前每當表現出想要探望竺冰的時候,不是被嚴詞拒絕就是被罵得狗血淋頭。

他們當然也當面和父輩從各種方面解釋過諸如:“竺源不可能做這種事。”抑或是:“此事必有陰謀。”等諸如此類的話,甚至也嘗試過將整件事情給查個一清二楚,以還竺家父子清白。可結果,都是無功而返。

翟隴一臉愧疚,來之前他很堅定,但站在門前卻顯得猶豫:“嘖,你說我爹也真是的,這事辦得不地道啊!”

“誰說不是呢。父親被抓下獄,下命令的還是過命交情的好友,另一個最好的朋友也不聞不問,換作是我,也受不了。”明鄺也無奈,一向冷靜無比的他此刻也拿不準主意。

林逸沒說話,只是表情稍微複雜,雖然並不能完全體會竺冰的情緒,但親人以這種方式去世,實在是讓人唏噓不已。

只是想得再多,又什麼都不做,著實讓人心急,相比起礙於面子而猶猶豫豫的兩人,林逸作為一個和竺冰關係沒那麼熟悉的人,他倒是沒什麼心理負擔,輕鬆的幾個踏步爬上牆沿,下一秒卻又突然跳下,神情著急:“公子,裡面有人!”

兩人頓驚,遂不再猶豫,一同小心地翻上牆沿,探出腦袋看去,在那雜草叢生的庭院裡果真看到幾個正欲離開的陌生人,蓬頭垢面的竺冰就跟在身後。

定睛一看,那幾人身上的裝著打扮,分明是國宮裡的宮僕,此番前來應該是國主的命令。

國主的人為何突然來此?一想到這,翟隴大驚失色:“不好!”他一躍而下,匆匆回去。

他擔心的,正是竺冰因為父輩之間的事情而記恨,轉而投向國主。

這也不無道理,竺冰自小受盡父親關心,對足智多謀的父親是非常崇拜,而自打父親去世後,竺冰從未見客也不出門,現在卻破天荒地接見國主的人,恐怕事情沒這麼簡單。

回到翟府後,明安正好在此,為了不讓翟隴再度觸怒父親,他們的所見所聞都由明鄺和林逸兩人表述。

本以為這兩人在知曉後首先會劈頭蓋臉地罵他們一頓,再對竺冰的去留有所為難,可誰都沒想到,什麼事情都沒發生,他們就像完全不在意一樣,根本無所謂竺冰的去留。

我父親因你而死,現在還要我死心塌地地給你賣命?這種事情不論換做任何一個人,應該都辦不到。可對於國主來說,這是一個增強實力的大好機會。

塗益明面上雖是傀儡,但朝中依然有不少大臣為他做事,無非是想為了前程搏一搏,拼一個青史留名,所以對翟散等人是恨得牙癢癢。

而竺源本身不少手下在翟散的派系裡擔任要職,關係也深厚,一旦竺冰轉投,必會引起騷動,國主的手下肯定也會手段頻出,盡力削減翟散等人的實力。

一子落定而滿盤皆活的事情可不少見,更何況竺冰本來就不是一般人。

即便如此,兩位父親卻視而不見,依舊沒有反應。

就在幾日後,竺冰受國主之命,升任戶部尚書,開始頻繁來往於戶部與國宮兩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