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八章 榨乾朝鮮(第1/7頁)
章節報錯
興中衛。
這個衛比較特殊。
是漢民同女真混編的一個衛,也是遼東七衛中,全騎兵衛所。
陣容相對豪華的很。
而興中衛的統帥,那個當初在遼東女真叛亂時,給遼東官兵送情報的小子,聽說他叫愛新覺羅氏孟特穆。
但其人自南遷建州衛後,深受漢文化薰陶,知曉大明的強大,在面臨造反的時候,愛新覺羅氏孟特穆。
為避免子嗣被屠,族人無命,改換氏族,另稱海拉氏孟特穆。
到大明遷都,遼東實現人丁造冊時,孟特穆又改以漢名,直接叫孟特穆,以孟為姓氏.
這也是僅存於遼東的海西女真,建州女真十餘萬人口中,所剩無幾的四千餘人的女真部落。
當年朱元璋內遷女真的時候,他們也不知躲在了什麼地方。
等到風波過去之後,又出來上表朱元璋,希望能獲得個立錐之地,以延綿宗族傳承。
對於這件事情,當時的朱元璋同意了,將遼東僅剩的女真人遷移至興中衛屯田勞役,充作衛所兵。
並從遼東各地遷移了四千餘勞壯力,同當地女真族通婚,同化。
這在朱元璋看來,是非常好的辦法。
畢竟當初方世玉內遷這些女真的辦法,執行以後,鬧了不少蛾子,女真內遷,殺人作惡的事情不斷,雖然朝廷嚴刑峻法,但死者是真真切切的死了。
後來方世玉知道朱元璋的心思,對著一部女真,也是採取通婚,同化為主,並且將孟特穆的生平事蹟扒了出來。
從愛新覺羅氏,變成了海拉氏,又變成了現如今的孟特他們為了活下去,已經放棄了一切。
當初給朱元璋上表說的什麼保護宗族傳承。
大明朝廷會允許他們儲存自己的宗族傳承嘛?
在興中衛,自洪武二十七年定居開始的四千女真族人,至今為止的四千七百女真族人,他們雖然還沒有完全被漢文化同化。
但漢名,漢字,已經將他們的文化,宗族摧殘的無可言表。
這裡,沒有辮子頭,也不允許他們的辮子頭出現,深刻宣揚,身體髮膚,受之父母的到底。
乃至於他們的傳統服飾,在方世玉登基後,都進行了焚燬,不允許在穿戴,不允許私藏。
現在看方世玉這麼仁慈,如果方世玉知道,這個愛新覺羅孟特穆是努爾哈赤的老祖宗,只怕早就讓人剿滅這支女真分支了。
當然,老天給大明開了個玩笑的同時,也在大明即將沒落的邊緣,給大明好好上了一課,敲響了警鐘,使得大明不在是暮氣沉沉,重新煥發生機。
那個叫孟哈赤的人,給大明敲響了第一聲警鐘,他的造反,提醒了大明改革,而藩王聯軍亦是給大明敲響了第二道警鐘,告訴大明強大不是永恆的,一直髮展,一直強大才是唯一的。
或許,沒有孟哈赤,大明也意識不到,這個世界充滿了變化,一百年前的強大,並不能放在一百年後來說。
今天的孟特穆坐在府宅裡,穿著常服,悠哉悠哉的晃動著搖椅,看著大明時下最火熱的話本,太祖之崛起逆襲之路,問太祖乞丐到皇帝之路,乞討不能生唯造反爾。
這三本書,從頭到尾,講述著大明太祖皇帝,是如何從個放牛娃,變成了和尚,又變成了行僧乞丐,二十六歲加入郭子興的紅巾軍,短短十五年,開創了大明王朝。
這段發家史,不單單是被周邊藩國奉為珍寶,高呼不可能,便是在大明境內,似如朱元璋這版一路屌絲逆襲的成功,也是深受普羅大眾喜愛。
對於所有撰寫朱元璋的話本,孟特穆最近鑽研上了一個名為從穿越類的話本,講一個平凡的人,穿越時空,在大明的建國史上,留下自己的名字。
當然,這都得益於大明的文風開放,只要不是過分到不能忍,不抨擊時政,朝廷都懶得搭理,刪減都懶得刪減。
“奴才拜見千戶大人!”一名穿著漢服,卻說著一口蹩腳漢語的男子,在孟特穆的面前跪拜道。
“嗯,什麼事情說吧。”孟特穆翻閱著話本,他真的太喜歡看朱元璋發家史了,太有感染力了。
弄得他都想試一試,當然,這個也只限於想,真正付諸行動,孟特穆是沒這個膽子的。
整個遼東有多少女真人?算上遼東大北方的野人女真也不過幾萬人吧。大明在遼東的駐軍就高達十萬官兵。
“遼東總兵府的人來了,說是帶來了盛總兵的軍令,要大人去接令。”
聞言,孟特穆猛地起身,丟了手中的話本,一腳揣在了奴才的肩膀上,呵斥道:“你個狗奴才,天朝的使者來了,說話還吞吞吐吐的,你想害死老子嘛。”
上去又是一腳,孟特穆氣得火冒三丈,碎了一口道:“等老子回來,再處置你!”
說著,孟特穆趕忙收拾官袍,待上官帽,向著前院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