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七章 朝鮮我說了算(第1/8頁)
章節報錯
文華殿。
內殿。
方世玉的面前,楊寓,景清,解縉。
三個人目光凝重的將朱棣的家書看完後。
方世玉出聲詢問道:“你們什麼看法?朱棣想買火器,是為了擴大自己的領土,但這些火器流入到朱棣手裡,定然會威脅老七,十三,二十的安全。這可不是一件好事。”
方世玉還是希望能夠盡力平緩各地藩王之間的勢力,讓他們沒有人可以做到一家獨大,所有人都依附在中央朝廷下。
代表天朝的意志,征服整個世界,才是最重要的。
一旦他們其中,哪個藩王一家獨大,獲得了其他藩王的支援,難免不會反攻中原。
楊寓道:“這個,就要看殿下如何決斷了,閩王在信中說,要洪武二十四式火銃,他明明知道朝廷已經列裝了洪武二十七式線膛槍。”
“對於線膛槍閉口不談,閩王本就是戰場上下來的九大塞王之一,也見識過線膛槍的威力,想必他應該是沒有反意。”
“不過這也只是微臣的淺顯判斷,不足以佐證。”
在楊寓看來,朝廷這幾年,中央軍,邊防軍,地方軍,都已經完成了線膛槍的列裝和訓練,士兵們對線膛槍的能力,熟練度,已經今非昔比。
甚至可以說,線膛槍在大明的普及,洪武二十四式火銃,已經成為了過去式。
解縉道:“雖然說今天閩王沒有造反的心思,但若是他日,閩王得到朝廷這批火器,一旦他統一了西牛賀洲的次大陸。”
“從地圖上看,他已經擁有了一個非常強,地理位置優越,四面環海的國家,到時候,經過三五代人的磨鍊,傳承。”
“誰也不敢保證,日後的閩王系,會不會有造反的可能,微臣淺見,應當嚴苛訓誡閩王朱棣,火銃雖是過去式,但也不能讓閩王統一西牛賀洲的次大陸才是。”
“不然的話,對於朝廷在海外的經營,將會是一個威脅。”解縉直接開口,感覺單單口頭回絕朱棣還不夠,他要用最強硬的語氣,讓朱棣放棄統一非洲的心思
朝廷那麼多藩王,為什麼分散在四處,同一塊大陸,相隔甚遠的同時,一塊大些的大陸,至少要有四個以上的藩王。
為的就是防止一家做大,會動搖中央朝廷在海外的統治基礎。
方世玉見景清不說話,開口道:“景清,你怎麼不說話?”
“殿下,這種事情,不應該是和七軍都督府的勳貴們談嘛?”只有景清看透了其中的意味。
關於軍火的事情,向來都不是文官集團可以做決定的,軍火的買賣,文官能分到的利潤,喝湯都算不上。
這也是為什麼,文官對火器沒什麼太大的感觸。
方世玉笑著搖頭道:“找那幫丘八談,肯定所有人都說賣,他們只會認為朝廷擁有更強的武器,有著各種優勢條件,藩王翻不了天。”
“那殿下的決定,就已經很明顯了!”景清聳了聳肩,賣與不賣,完全就是方世玉的心中想法,他想賣,有一千萬個藉口賣給朱棣,乃至於直接送給朱棣。
他不想賣,也有一千萬個藉口,回絕朱棣,斥責朱棣。被景清一語驚醒,方世玉苦笑著道:“這就錯了,相反,我是想賣的,但不能賣的這麼便宜,也不能賣的這麼輕鬆,主要的問題還是,如何限制朱棣的發展,這個才是最重要的!”
方世玉面色平靜,賣軍火賺錢,為什麼不賣呢,而方世玉沒去七軍都督府,最大的原因,並不是如同景清說的那般,方世玉並不想要賣軍火給朱棣。
只是他更需要一個可以限制朱棣發展,規避朱棣會給中央朝廷造成一定危險的方法。
“那這個就簡單了,殿下既想讓藩王迅速發展起來,瓜分整個世界,又想讓各地藩王實力相當。”
“最好的辦法,就是一起拉攏,賣給閩王多少,一併賣給其他藩王,特別的同閩王處於同一地區的藩王們。”
景清繼續說著。
對於這種事情,他還是有一定見解,朝廷對藩王的控制,實則並不算多麼嚴格,只是大家離開大明的時候,勢力配備,人員補給,都是一樣的。
只是其中,有的在南瞻部洲,有的在西牛賀洲次大陸。唯獨朱權是去年跟著馮誠出海,在全球航行的路上,到了東勝神洲的時候,朱權就要去他的權植河就藩了。
“一併發展,但是其他藩王沒有上表購買火器,難不成要朝廷免費贈與?而且就算是免費贈與,派誰送去,也是個問題啊!”
方世玉一時頭大,雖然朱高煦是要返回的,但方世玉若是把送給其他藩王的火器彈丸交給朱高煦,那不就是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嘛。
景清微微搖頭道:“朝廷的海軍數量依然是嚴重不足,水軍將領也匱缺的很。希望今年的海事學院建成之後,能有學子成功結業吧。”
帝國要發展,少不了要各種各樣的人才,海軍有海軍的人才,雖然海軍更多的是看雙方裝備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