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九章 大換血(第2/8頁)
章節報錯
擺了擺手,朱元璋道:“你就直說吧,還要我做些什麼?”
“其實也沒什麼,就是別再讓戶部的人繼續印刷寶鈔就好了,其他的事情,我都能辦妥。”
方世玉也是無法,朱元璋沒事就讓戶部的人印刷大明寶鈔,他用來做什麼,方世玉都不知道,而那些大明寶鈔都到了誰手裡,他更不清楚。
不過,老百姓的手裡,大明寶鈔肯定不會很多。
朱元璋點頭表示同意。
而隨著朱元璋的同意,大明朝廷暫停了對寶鈔的印刷工作,並且針對流動在外的大明寶鈔,進行回購。
當然,方世玉沒有錢去換大明寶鈔,唯一的辦法就是下發公文,要求各地官員,以大明寶鈔為結算貨幣,進行秋收田畝稅的工作。
朝廷的動作,很快傳到了民間,寶鈔要增值,重新回暖,朝廷以寶鈔作為統一收稅法定貨幣,一時間,寶鈔的熱度再次上升。
街頭巷尾,無數的商販,開始用金銀等物,開始從其他人手裡倒賣大明寶鈔。
而以往被貶低的一文不值的大明寶鈔,突然間成為了應天府的硬通貨,就因為朝廷的一道聖旨,大明將以寶鈔作為稅收貨幣。
而隨著事件發酵,各地官員的推廣,宣傳,寶鈔的流動性瞬間暴增,雖然還沒有達到面值所有的購買力。
但寶鈔的價值,逐漸回暖,已經成了板上釘釘的事。
而最重要的一件事,大明取消了銅錢繳納稅收,一刀切的直接規定,只收寶鈔和實物,並且商業稅中的實物更是上升了一個點,達到了一百稅十一的地步。
除非你繳納寶鈔,按照十稅一的標準,不然就是百稅十
如此以來,朝廷的公文下發到地方,地方的官員們在本就忙於秋收的時節,又要負擔商稅的徵收,一時間忙的不可開交。
而他們的忙碌,也是建立在大明的繁榮昌盛上。
......
洪武二十六年,九月二十。
東宮,詹事府。
方世玉看著眼前的眾人,面色平靜道:“景清,去年田畝稅一共收上來了多少?”
田畝稅的收成,代表了朝廷能收回來多少寶鈔。
而寶鈔的用途,就不言而喻了。
方世玉終究還是要用寶鈔來做貨幣的。
雖然朱元璋把寶鈔玩廢了,但方世玉撿起來搶救一下,繼續玩,還是沒問題的。
只要朝廷認準,時間長了,自然而然它就是唯一的貨幣。
景清翻了翻奏疏,從一堆的奏疏中找出了年度田畝稅收財報道:“戶部上報,各地田畝稅總收成,兩萬萬七千四百萬石糧食,其中兩萬萬四千七百萬石糧食已經入了各地府庫,國庫!”
“寶鈔收回來的數量總額是,一千八百三十萬,其中一千六百五十萬已經入了國庫,至於實物,今年的商稅還沒有全部結算,暫時沒有資料!”
大明的田畝稅也不是九月份收的,各地氣候不同,種植東西不一,只不過九月是秋收時節,也是最後的秋收。
朝廷統一在這段時間,會計算出全年的田畝稅收是多少。
“糧食有那麼多嗎?”方世玉直接愣住了,兩萬萬七千四百萬石糧食,一石糧食一百二十五斤,這些糧食,夠兩億人口吃一個月的還要多的了。
而且,皇莊收的只是兩成租金,百姓手裡還有八成糧產,也就是說,大明去年全年的收成,達到了十萬萬石還要多出許多許多。
景清道:“數值確實有點大了,不過這也正常,遼東的平原地區就產出了兩萬萬石糧食,西北地區,華中平原,華南平原,華南本就是高產地區。”
“不過,水稻產量並沒有什麼提升,主要還是玉米,土豆,紅薯這三樣東西的大面積推廣種植,讓許多的往日無用之地,成了產糧地,朝廷去年增加山地田畝就有三千萬畝。”
景清作為方世玉的私人秘書,對接的就是戶部,雖然他還沒有正式官職,但他以東宮詹事府屬官的身份,對接戶部,許可權還是有的。
對於全國的資料,心中都有一杆秤。
點了點頭,方世玉眯著眼道:“一千多萬的寶鈔,你們能不能算計出,大明境內還有多少寶鈔在市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