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三章 出海二人組(第1/7頁)
章節報錯
旋即,方世玉走到上首,緩緩落坐道:“諸位,椅子都沒取走,落坐!”
待到所有人都坐定,方世玉這才嘆息道:“陛下上年紀了,這想法啊,也跟著不一樣了,他要削藩遷都,這都是利國利民的好事。”
“大明不能做一個只有半邊江山的朝廷,燕雲十六州落入胡虜之手,已三百餘年,致使神州陸沉。”
“面對遊牧的鐵騎,沒有燕雲十六州的中原,就是任人宰割的魚肉,人家在華北平原,縱馬馳騁,燒殺搶掠,如入無人之境。”
“趙宋軟弱不堪,趙匡胤欺負我兒寡母,忘卻託我之重,強盛之時,不想著先收復燕雲十六州,以為中原屏障,卻在江南搞風搞雨。”
“我讀史書,對於宋史深惡痛絕,神州陸沉,非宋戰不利,沒有邊牆,沒有燕雲十六州,中原只是遊牧的跑馬場地而已。”
“陛下要遷都,將大明都城定在北方,一來可以安穩北方人心,軍心士氣,二來,近距離統籌邊牆一十三鎮。(明初長城山海關只是一個開始,從遼東一直修到了遼錦地帶)。”
“如此,才可安定北方民心,阻攔胡虜南下侵略,邊疆衛所才可步步蠶食草原作為大明的養馬地。”
“我想,我說的這些,諸位心裡比我清楚,陛下心意已決,這個時候去反對他,不會有好下場的!”
“自太子朱標病倒後,陛下的性情也就變了,我不希望有一天,還要去陛下面前,給諸位求情乞饒!”
方世玉先是闡述燕雲十六州對大明的重要程度,燕雲十六州對於冷兵器的天朝,將其上升到國防安全毫不為過。沒有燕雲十六州,大明就沒有邊防,沒有國防,人家想來就來,想走就走,想打哪裡就打哪裡。
這就好比後世的阿三,為什麼會對免子家如此仇視,拿出地圖看一看青藏高原以及珠穆朗瑪峰那兩塊地,從珠峰向下打,一路都是平原,完全可以做到平推,而高度發達的時期,地形優勢都極其重要。更遑論是冷兵器的古代。
若是打個比方,阿三就是丟失了燕雲十六州的趙宋,在和兔子的邊境上,完全沒有半點的有利地形可以做到堅守。
“殿下,遷都一事,重中之重,不可馬虎啊。”
“就是啊殿下,如此國之重事,一旦遷都,應天府數十年經營,豈不荒廢了?”
“還請殿下,規勸聖上,遷都一事,勞民傷財,於國不利啊!”
除了詹徽和李原名,似乎所有人都在阻撓遷都,但他們又沒有膽子去找朱元璋說這番話,只能在詹事府和方世玉吐槽。
“趙勉,你什麼態度?“方世玉看著一言不發的趙勉,開口道:“你們戶部統籌全境的戶籍,錢糧,兵餉,稅收,支出,在遷都這件事情上,我認為,你們戶部才最有發言權吧。”
這時,一個坐在趙勉後邊的男子,站起身道:“殿下,遷都一事,確實勞民傷財,與我國無一利。”
“你叫什麼名字?“方世玉斬釘截鐵的質問道。
齊泰道:“微臣戶部主事齊泰。”
“戶部的官員,書生?我並非說書生無用,讀書是用來明智,增長見聞的,不是讀死書。”
“遷都代表著削藩,不遷都,就代表著不削薄,齊泰,你覺得該不該遷都呢?”
方世玉嘴角微微上揚。
遷都和削藩實則就是相輔相成的,朝廷到了北疆,自然不需要藩王鎮守九邊,而朝廷還在南方,朱元璋說死也不可能削藩。
而就算到時候,新王登基,那也要遷都,再削藩,不然的話,讓誰去統領九邊?如果說死不遷都的話,那自然也不可能去削藩了。
藩王存在北方的目的是什麼?
守護大明北方門戶,維持朱氏王朝對於北方地區的統治。
來到這裡這麼久方世玉直的不得不說如果建文真的削藩成功了,都城還在應天,那一百年內,北疆必定丟失。間而北方一丟,重蹈南宋覆轍,劃江而治能維持多長時間?
“朝廷,藩王,諸位認為,誰在北方更合適?“方世玉將這個足以致命的問題,丟給了眾人。
詹徽和李原名相對一眼,似乎都看出了對方心中的意思
這個時候,齊泰站在人群中,嘆息一聲道:“朝廷削藩為何要同遷都聯絡在一起,都城在應天,難道就不能控制北疆嗎?”
“如何控制?”方世玉嗤笑一聲道。
齊泰道:“聖上就是從南邊打到北邊的,早年沒有藩王,不一樣控制的很好?”
詹徽目光疑惑,瞧了一眼齊泰,心中冷笑道:“真的是初生牛犢,狂妄自大。”
李原名暗暗搖頭。
方世玉聞言,漸漸笑出了聲,看著齊泰道:“秦,晉,燕,三王是什麼時候就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