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九章 城陽六將(五)(第1/3頁)
章節報錯
珠蘭河軍營佔地極大,足以容納五萬人在此駐紮。
而現在只有裴旻的城陽軍一萬五千人駐紮在這裡,有一大半都是空的,安頓李心安五人不是問題。
在裴旻中軍帳附近找了兩個軍帳,讓李心安五個人住了進去。手忙腳亂的佈置好以後,剛出帳篷,就看到常玉捂著屁股,齜牙咧嘴的走了過來。
“師兄,你這是何必呢?”李心安有些不忍心,“做個樣子就得了,幹嘛真打。”
“規矩就是規矩,我破了,師傅就鎮不住下面的人了。”常玉說道,“心安,你要知道,城陽軍裡面,可不全是師傅的嫡系。”
“這是為何?”李心安愕然道,“師傅在朝中沒有政敵啊。”
“不是朝廷裡的人。”常玉嘆了口氣,“這次朝廷北征契丹,共有三路大軍,與師傅不合的,是東路軍主帥白聞喜。”
“他們有何不合?可是為了爭功?”
“差不多,自開戰伊始,中路軍一路高歌猛進,直插契丹腹地。這其中,我們城陽軍功勞最大,但白聞喜的西路軍卻畏畏縮縮,太過落後,導致西路軍無法及時與中路軍匯合,致使戰線拉的過長,糧草補給跟不上,這也就是燕秋為什麼去豐州城借糧的原因。我們大營的糧食,全都送去九百里外的中路軍了。”
“師傅本想參白聞喜一本,控告他怠慢軍機。白聞喜不知為何得到了這個訊息,連夜來見師傅。”
“二人在軍帳中密會了一個時辰,最後鬧得不歡而散。”
“他們都說了些什麼?”李心安好奇的問道。
“師傅後來對我說,白聞喜之所以趕路趕的那麼慢,就是因為,他不想把契丹逼得太急。”
“在白聞喜看來,師傅攻勢如此迅猛,大有將契丹一舉覆滅的風頭。而契丹同時與大唐回紇兩面作戰,獨木難支。一旦契丹落敗,要麼他們投降回紇,造就一個更為強大的敵人。要麼,他們投降大唐,從今往後,北境邊軍再無功勞可撈。”
“白聞喜在北境駐紮三十五年,與契丹大大小小打了數千仗,也可以說是一代名將,手下培養了無數軍官,白家在北境,風頭可謂一時無兩。白聞喜就是害怕,契丹覆滅以後,白家再無立足的機會,所以才敢如此怠慢。”
幾人聞言,都是義憤填膺。
蕭玄感冷冷說道:“這個白聞喜看來也是奸佞之輩,該殺!”
“不。”
李心安破天荒沒有表露出憤怒,想法,此刻的他,極為冷靜。
“白聞喜貪圖軍功,為了自己家族的生存而延誤軍機,固然可恨,但他的顧慮也不是全無道理。目前,契丹也正在與回紇交戰,但自從開戰以來,卻鮮有回紇的情報傳出來,一旦契丹倒向回紇,那麼大唐要面對的敵人,將是從三皇五帝以來前所未有過的強大。”
“或許,真的不應該把契丹逼得太急。這場戰爭,本來只是契丹侵擾邊境許久,大唐怒而反擊,按理說只需要教訓教訓就對了,不應該打這麼長時間,耗費的人力物力財力已經超出了預算。”
“戰爭的規模越來越大,從一開始的三萬人,到現在的八萬,大唐全國最精銳的軍隊基本上全都調到了北境,其他地方怎麼辦?吐蕃邊境只有不到五萬人,西域都護府更是隻有兩萬人,更別說,三鎮安祿山造反野心早已經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這場戰爭早該結束,繼續打下去,對大唐百害而無一利啊。”
常玉驚訝的看著師弟,似乎眼前這個李心安不再是他認識的意氣風發的那個少年:
“你這說的是什麼話?滅了契丹,我大唐將會是古往今來的第一帝國,平白多出三萬裡的遼闊疆域和數不勝數的優質牧場。五年以後,十年以後,大唐無論是軍備還是財力,都會空前強大,有何害處?”
“至於你所說的吐蕃西域,自
(本章未完,請翻頁)
有良將把守,高仙芝封常清守西域,哥舒翰李光弼守吐蕃,至於安祿山,不過是螳臂當車而已。介時我北征大軍會師東進,三鎮之地,區區數萬守備軍,如何是我等精兵良將的對手?”
周汴聞言,剛要說話,話到嘴邊,卻被他生生嚥了下去。
安祿山的實力,可不是表面上那等虛弱不堪啊……
李心安嘆了口氣:“我還是保留我自己的意見,這場戰爭,牽扯的太久了,應該儘早結束。”
“也罷。”常玉無奈,“我們談這些事一點用都沒有,仗還要不要繼續打,打到什麼時候,得聽朝廷的命令。師傅還有兩三天就回來了,你有什麼話,對他老人家去說吧。”
“真的?”李心安激動的道,他已經三年沒見到裴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