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七章 傳國玉璽(第2/3頁)
章節報錯
僅僅是領地內誕生更多人才這一效果,就能保佑華夏國祚永存,人傑地靈!
“公子扶蘇,起身,我們早在河洛之是,曾經結盟,不料今日反目成仇,實乃情非得已。”
張華扶起公子扶蘇,安撫在秦國素有名望的扶蘇。
扶蘇也無奈,他可以作為治世的君王,但在亂世,不如秦王政和秦武王強硬,難有作為,所以一直隨波逐流。
扶蘇嘆道:“還請大王不要殺我父王。”
“你且放心,我不會動他。”
“多謝大王。”
扶蘇只求保住秦王政的性命即可。
“商鞅、範睢,還有……張儀。”
張華掃視在場的秦國眾人,這些都是名動一時的大人物,戰國後期,秦國獨霸天下,他們也有一份功勞。
商鞅變法,範睢遠交近攻,張儀合縱連橫,三人的智力都超過了90。
“商鞅,昔日你在關中輔佐秦孝公,現在終於得到你了,可否願為我效力?”
“大王有令,豈敢不出仕?”
商鞅很痛快就答應下來。
商鞅變法的結果也很悲壯,商鞅最終被秦國貴族汙衊造反,被秦惠王派兵殺死,屍首車裂。
商鞅因為知道了後來發生的事情,所以商鞅對大秦的忠誠度,沒有那麼高。
谷犮
至於縱橫家範睢、張儀,認為秦國滅亡,投靠其他王國,並不是什麼丟人的事情。
春秋戰國,眾人都認為自己是周天子的臣民,投靠哪一個王國,都無所謂。
春秋戰國有一個現象,門客對家主的忠誠度,比門客對國君的忠誠度還高。
鄧艾、曹劌在攻克上邽城時,還活捉了秦國內史騰。
內史騰是滅亡韓國的武將,也有一些能力。
秦國臣服,張華順利帶兵進入冀縣。
秦王政、秦武王被提前押送到長安城,被張華派人控制起來,以免繼續與秦國將士叛亂。
張華帶著俘虜的秦國武將進城,城內百姓,多數是老幼婦孺,至於秦國青壯,多數死於連年征戰,街亭大戰,又死傷幾十萬青壯,國力大損,各座城邑,人心不安。
張華看到家家戶戶皆穿著白衣,百姓神情悲憤,不少遺孀以淚洗面,哭聲不絕於耳,冀縣的民心只有不到30,知道秦地的百姓,對自己哀聲怨道,甚至抱有恨意。
街亭之戰,太多秦國青壯戰死了,嚴重影響了秦國的農耕。
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更多的秦地青壯,永遠也回不來了。
城內瀰漫著悲壯的氛圍。
如果不好好處理,恐怕張華的兵馬離開,秦地百姓就會揭竿而起。
沒了秦王政、秦武王、公子扶蘇,他們還會推舉秦三世、秦四世……
張華不禁想到秦末亂世,鉅鹿之戰,項羽擊敗秦將章邯、王離,坑殺二十萬秦軍,後來又火燒阿房宮,關中秦地百姓對項羽恨之入骨。
劉邦與關中百姓約法三章,深得人心,在後來楚漢爭霸時,正是源源不斷的關中秦兵,幫助劉邦與項羽爭鋒。
劉邦最後也選擇在關中定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