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華離開子夏的府邸,負責保護張華的薛仁貴說道:“主公,剛才在屋內的屏風後面,還藏有一人。末將擔心是刺客,所以一直在暗中防備那人。但此人從未出手。”

張華不以為然:“或許是子夏的內人或者弟子,因為我突然前來拜訪,躲閃不及,因此才躲在屏風後面避嫌。”

張華與子夏談論的是學術問題,走個過場而已,而不是用兵和內政,因此即使躲藏在屏風後面的人聽到張華與子夏的談話,張華也不認為會有什麼危害。

“信陵君,防守滁州之事,就全權委託給你了。”

張華對信陵君信任有加,令信陵君擔任滁州守將。

信陵君的能力很強,先是竊符救趙,後來又合縱伐秦,足以獨當一面。

張華特許信陵君招收門客,與樂羊帶著魏武卒鎮守滁州。

“我會盡力守住此城。如果十萬敵軍來攻,則為明公吞之,如果百萬敵軍來攻,則帶領百姓,南下河內,逃離此地。”

“……”

信陵君倒是實誠,沒有誇下海口,可以擋住百萬大軍,而是有一說一,做不到的事情,就是做不到。

信陵君再厲害,也不可能擋住百萬大軍。

有能力攜帶百萬大軍前來攻打滁州的統帥,肯定不遜色於信陵君。

畢竟,劉邦也只能將十萬兵馬,韓信那種級別的統帥,才是真正的多多益善。

子夏見張華離開,對屏風後面的人說道:“你可以出來了。”

“真是湊巧,沒想到拜訪老師,還會遇到此人。”

從屏風出來的中年男子,正襟危坐,認子夏為師。

“你的才華,在於用兵,不在儒學。”

“老師此言差矣。國不富強,如何用兵?國無餘糧,如何出兵?富國強兵,需要治理。兵家可行征伐之事,但就治國而言,唯儒家、法家最為合適。”

“可惜,你來晚了幾年,否則有你輔佐,魏斯也不至於淪為他人之臣。”

“這個世界能人眾多,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我也不敢說必勝。這幾年遊歷,倒是見識了眾多能人,其中一些人,能力比我也毫不遜色。魏斯固然是一個優秀的君主……”

“既然魏斯也已經臣服,你為何不趁著剛才的機會,為張華效力?”

子夏盯著此人的表情,想要看出他真正的想法。

只是,這個弟子的能力,不遜色於他這個老師,而且這個弟子精通兵、法、儒三家的理論,無論是帶兵打仗,還是治國變法,都是超一流。

中年男子嘆道:“老師可知道,錦上添花與雪中送炭的區別?”

子夏眼前一亮:“你的意思是?”

“不錯,一次雪中送炭,要勝於十次錦上添花。”

“而且,這個世界有眾多明主,良臣擇主而事,我吳起只願侍奉霸主。且讓我再觀察一段時間。”

中年男子點破自己的想法。

子夏搖頭:“你啊,還是放不下功名。”

“大丈夫當提百萬之師,縱橫天下,名垂青史,為何要放棄功名?”

吳起不以為然。

子夏想要立言,而吳起想要立業,各有追求。

子夏知道吳起有自己的追求,也不強求。

吳起本來是儒家曾申門下弟子,因為母親過世後,沒有奔喪守孝,被曾申認為不孝,逐出師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