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自己如果從手裡漏一點資源給他們,畢竟這些會和人是不會來劫掠晉陽邊民的,這也算是互相妥協的好處之一吧!

馬戶也是苦不堪言,雖然手下的族人已經有了將近十萬之眾,但是畢竟自己的族群成立的時間太短了,族中的孩子們還沒有成長起來,而原來四處搜尋回來的婦人們雖是都有了生育,可是都是一些小孩子,根本就無法騎馬作戰。

自己這些年的發展,一直受制於西面的鷹部落的控制,不說戰力問題,只是每次去那裡求*購軍械的時候,看著對方漸漸成型的草原戍堡,就讓馬戶感到內心的無力感越來越多。

自己的部落就像是鷹部落的前鋒一樣,接到鷹部落的命令也是要不斷騷擾晉陽,至於為什麼,馬戶卻是不知道的。

可是隨著自己部落的壯大,東邊的契丹人也在向著西方發展,據說他們已經將東邊的白山黑水之地都已經統一了,尤其是他們的穿甲控弓的人已經有了七萬之眾。

馬戶不知道這些契丹人是怎麼發展的,曾經自己也是將這些契丹人攆到了極北之地的,這才幾年,他們怎麼就發展成了這麼強大呢!

這是馬戶始終搞不明白的幾件事之一,再有的就是,當初譚三極力拿下的西山莊園現在越來越低調了,但是馬戶知道,那裡的莊主崔文碩早就在那裡隱藏了最少一萬人,這是自己的估計,最多時應該在兩萬人,他們要在西山莊園幹什麼呢!

晉陽城內的全部軍力應該在五萬左右,他們分別駐紮在晉陽周邊,只是城內就有兩萬軍隊,而且還是李存瑁的親兵隊伍,馬戶覺得自己腦子不夠用了,而原來不如自己的李行竟也是在晉陽失蹤不見了,具體去了那裡竟是成了一個忌諱,崔文碩吩咐誰都不能提起。

李存瑁一邊與馬戶作戰,一邊吩咐陳勇儘快拿下磁州和邢州,可是沒有物資支援的陳勇也是捉襟見肘,總是覺得自己的人員太少,實在是難以兩線作戰。

對於陳勇的難處,李存瑁是知道的,但是這也是他的智慧,他覺得陳勇天天在東征西討,俺麼就會對自己的依賴更高,這樣也能讓這個平南王不會起什麼謀反的心思。

李存瑁希望陳勇能夠拿下邢州之後,自己就將陳勇的邢州兵權收回來,那就相當自己最少一拿掉陳勇一半計程車兵,到那個時候,自己在調鎮州的三萬兵夥同邢州的幾萬並,就可以進攻冀州。

李存瑁要一改自己父皇李克用原先制定的固守晉陽的政策,他要向東發展,他要見到傳說中的大海,他要做千古一帝!

想做千古一帝的還有朱友珪,自從他從汴州撤到曹州之後,他竟然在這裡站穩了腳跟,不但解決了糧食問題,而且還在攻打濮州,不但攻勢不錯,而且還有餘力向鄆州滲透。

朱友珪覺得離開朱友文越遠,自己的運氣就越好,他希望自己遠離滎陽遠離危險,根據朱珍的建議,他希望自己能將都城設在淄博,那裡可是原來的齊國古都。

朱友珪為了穩固曹州的統治,他甚至將所有人的糧食全部收繳,也就是說百姓只有參軍或是加入勞役才能吃的更飽,而百姓本身做生意的,都是千方百計的將自己的家遷往晉陽。

而剩下來的這一部分民眾就只能在城內苟延殘喘,而朱珍卻是發明了一種食物,就是用麩皮還有面食再加入一些葷油一些食鹽做成的餅子,這些餅子雖然吃的時候有些拉喉嚨,但是能吃飽而且味道不錯,唯一不能讓百姓接受不了的是,吞嚥和排便的時候有些難受。

城內的百姓在逃往,他們要逃離這裡,可是一家一戶的逃跑是不行的,他們自稱是讓自家的兒子或是孫子逃出去,老年人走不動就只有呆在城中等死。

朱友珪覺得自己這個皇帝有困難,那麼全體國民都要稍微的付出一些才行,憑什麼全都讓自己擔著這些難事,雖然他吃的依然是每頓十八個碗。

曹州周邊的大戶都已經被他搶了好幾遍了,那些大戶就像是他圈養的肥豬一般,他認為他們的財富都是自己給的,現在皇帝都只能十八個碗了,那麼你們不應該貢獻一些嗎!

大戶之所以是大戶,他們有著敏銳的嗅覺,他們對事情的認知也比一般民眾覺悟的早,這些大戶一邊組織再生產以度過糧荒,另一方面這是將自己家族子弟送往周邊的穩定一點的國家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