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的太子王宗懿只是王建遵從禮儀立嫡不立長、立長不立賢的古訓,但是老大是個殘疾自是不能做皇帝的,老二王宗懿又是這麼個忤逆的東西,他就認為老天爺都不願意自己在這麼按什麼長幼有序的立太子了,因此他就相中了翊聖皇太妃和自己的兒子王宗衍。

這個王宗衍只有張玉皇宮,長得眉目清秀,頗有點其母的風采!他是越看越是喜歡,而且此子平時行事風格也很是與其母相近,這就更得他的喜愛。

此次他要平定番人作亂,其他人都看著王宗翰最有希望奪嫡,可是真正明白他心思的,只有經常在他身邊的李景明白。

朝中的大臣們都是依次寫信給王宗翰,又為他本州籌糧的,有為他辛苦監督打造兵器的,還有人甚至是賣了房屋田地給他籌措軍費的,這一切都看在王建的眼中,他只是哼了一聲,卻是絲毫不加干涉。

而王宗衍這只是在王建身邊轉悠,但卻是沒有為王宗範說一句好話,只是每日將前線戰報呈給王建,不多說也不少道,這一點更是為王建所喜愛。

李景看在眼裡,想了好久也覺得現如今只有這個王宗衍看得過眼,他知道自己能看出望見的心思,那是因為自己天天緊跟王建的原因,這一點都不稀奇。

可是那個袁彬可就不得了了,他能如此在王宗衍身上下本錢,這人可真的不敢小覷,他是怎麼才到的呢!

這個原因也只有袁彬自己知道了,李景也不願意過多的干涉此事,自己過多幹預,只能是惹得王建不快,況且對自己沒有一點好處!

李景知道,自己只是因為不與其他大臣來往,只是對他王建忠心,他要為新皇帝登基留一個肱股之臣,那就只能是他李景呀!

要在平時,哪個皇子敢結交外臣外戚,那都是大逆不道之舉,更何況結交一個敵對國的商人了,可是王建對此視若無睹一般。

平時只關心這個袁彬又給了王宗衍多少東西,有沒有什麼新玩意兒,有一次竟然還罵這個袁彬就是個廢物點心,連點像樣的兵器都搞不來。

李景在一旁聽著,心裡不禁是腹誹不已,這個袁彬要真的能搞來新的兵馬器械,在搞來全新的鎧甲,只怕早就被王建給一刀砍了。

那些東西豈是他一個普通的商人可以搞得來的,真的要是搞來了這些,就證明這個人的背景絕不簡單,只怕是敵人奸細的可能性居多!

王宗衍此子其實是個繡花枕頭,平時頗得王建的寵愛,又得其母的溫柔本性,是以一向的沉默寡言,但卻是一個心裡做事的主,有什麼心事絕不顯露人前,只是默默算計,包括他自己同母異父的哥哥。

這個王宗範雖說在外帶兵,所以和王宗衍的性格決然不同,此人勇猛過人、素有謀略。這人也沒什麼大志向,只想建功立業,使自己的母親能在宮裡過得好一點!

王建娶了他的母親之後,就嚴令他改名字,這也算是讓他臣服而忘掉過去的意思,他自己心裡明白得很!

王宗範知道自己這樣的皇帝兒子,怎能和別的皇子爭,自己都覺得自己丟人,當了皇帝也是個被世人指指點點的皇帝,自己雖沒有學過多少聖人之言,但也知道自己的身份當不了這個皇帝。

自己既然當不了這個皇帝,那不如讓自己的這個親弟弟來當,這才是自己能得到的最大的好處,也會讓自己母親過得更好。

他手下兵馬一直在駐紮之地剿匪,並且平時勤於練兵,為人也是謹小慎微,唯恐別人抓住自己什麼把柄,給自己母親和自己帶來厄運!

自己明確支援王宗衍,從目前看這步棋是走對了,不禁是 自己的兵馬秘密增加兩萬,而且錢糧物資更是源源不斷的運來,這就讓王宗範知道了皇帝的意思。

現在適逢戰亂將起,到處都是用兵的地方,自己得到的這兩萬兵可是從東邊調來的邊軍,這就讓王宗範知道皇帝也和自己一樣,是支援王宗衍當這個太子的。

所以王宗範現在手中就有了七萬兵馬,可說是有了一定的勝算,他決定首先出戰,一定要來個開門紅,讓他們都看看他王宗範的本事。

他要搶佔石河鎮,這裡是他和王宗翰的黎州中間的一座城,也是前出番地的一處險要,誰佔得此處,也就是說只要站了此處,那就會比另一位咱的地盤大得多。

要知道這裡都是山地,只要是佔領了緊要之處,就不怕這些山民鬧事,山民總要下山買些鹽巴茶葉等物,這就使得朝廷有了控制他們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