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番人平時什麼秉性,王宗範是知道的,這些人平時並不會造反,要說造反也是被有心之人逼得,要知道這些番民也是有著首領的,他們平時也是和善的很,怎會屢次犯境呢!

這些事情是首先要整明白的,所以佔領石河鎮就至為重要了,但是他的嘉州到這個石河鎮有兩條路,一條山路、一條水路,山路要走二十日,水路要走三十日。

雖說山路時間段,可是山路漫漫,毒蟲滿地反而不如水路,水路雖慢但卻能最大限度的儲存自己的兵,這些兵才是自己跟別人抗爭的根本!

但是王宗範只徵得了一千多條大小不一的船隻,他不如王宗翰的地方就是,王宗翰到石河鎮是下水,他卻只能是逆流直上了。

王宗範領兵一萬五千餘人出發兩日之後,遠在黎州的王宗翰還在整編兵馬、調動糧草,人是有了但糧草卻是相差甚多,糧草差不多了,可是軍械又差了很多,一時間也是急的焦頭爛額。

他附近的番人,和他演戲已經都有了默契,只要自己這些人一鬧,朝廷就會派人安撫,又是茶葉又是鹽巴的,有時候還能得到不少的金銀,實在是難得的好事。

這一次是有番人主動挑起的戰爭,這是因為今年雨水大,導致今天山體大面積的 滑坡,致使他們種的糧食很多都損失了,到了冬季自然是生活艱難了一些,就又想起了這個辦法。

以前的時候,這種事情過個兩三年就會碰上一次,他們的辦法則是採摘山果,利用別的手段謀生,可是自從有了這個辦法之後,他們早已經依賴上這種鬧一鬧就有糧食的程度。

可是他們沒有想到的是,這一次朝廷決定一勞永逸地解決他們的問題,所以在他們鬧了十幾天的時間以後,竟然沒有人搭理他們,這一下也激起了他們的怒意。

這些人長期生活在山林裡,早就是非常優秀的獵手了,對這片大山的熟悉,甚至是超過了對自己的瞭解,他們決定下山看看,到底是個什麼情況,今年 怎麼沒人搭理他們呢!

番民鬧事,對王宗範是沒什麼感覺得,他覺得自己的地盤上,就沒有這樣的事情,怎麼就王宗翰的地盤上隔上一段時間就會鬧一鬧呢?

據王宗衍的書信上說,他懷疑這是官民勾結,騙取朝廷的物資,所以讓他千萬小心,不但是防備這些鬧事的番民,也得防備王宗翰。

所以王宗範逆水西行一路都是小心謹慎,他不僅僅是要防備王宗翰還要防備番人,等到了石河鎮東三十里就下了船,他要在這裡先修建一個應在才能前進。

這個營寨主要是要 囤積糧草,修築一個進可攻退可守的基地,在這裡還要建立傷兵救助,所以說他的事情很多,多到他已經好幾天都沒有休息了 。

前幾天派出去的哨探回來說,周邊並沒有發現什麼番人鬧事的蹤跡,甚至和番人遇到,對方也會隔他們 親切的打招呼,這就讓王宗範有點 奇怪了。

要知道番人是部落組成的,但是他們平時都是各過各的,只有出事了才會聚集起來,這樣的結構就導致他們並不能在一個政策方針下很好的組織生產。

現在就是這種情況,有的番人在自己的山頭遭遇了自然災害,並不會求助與別的部落,家家都不寬裕,平時也都是過得緊巴巴的,就算是找到別人的門上,也拿不回來多少的救助,說不定還得找別人的白眼。

現在王宗翰又派人來說需要番人配合演戲,得到的物資二一添作五兩家平分,則雙方是一拍即合,這就有了前面的番人作亂。

只是讓他們沒有想到的是,王建竟然要一安咯用以的解決番人的問題,並且拿太子之位坐了獎品,這就讓王宗翰有點不知所措了,想來想去也只能是 決定將這些番人全部絞殺。

這些人不死,那麼一旦讓王建知道了他和番人合謀的事,遲早也是個死,只能是對這些番人來一場出其不意才行。

王宗範根據哨探的情報猜測,這些番人的暴動並沒有說的那麼嚴重,甚至是另有蹊蹺,為了穩妥起見,他就決定親自下去看看,說不定能發生點什麼事也說不定呢!

走出大營的王宗範帶著幾個親兵,挑了幾個擔子,放上一些山民最喜歡的針頭線腦,糖果小吃,他這是要微服私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