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雲梯(第1/2頁)
章節報錯
李奇的故事,經過謝青的經商路線而傳遍天下,再加上孫德明的暗探們也是一刻不停地傳播著。
初期的時候,人們不認為唐昭宗會有遺腹子存在,要知道他可是在朱溫大軍的嚴密管控之中,何皇后怎麼會偷偷生下一喝男孩而不被朱溫知曉呢!
最早的時候,還是譚三和道人想到一個辦法,那就是利用社戲的形式進行傳播。
好聽的曲調,再加上動人的故事,是很能打動人心的,關中以及漢中的廣大地區,早就傳的沸沸揚揚。
而且現在整個關中地區,老百姓是沒有什麼官府的概念的,他們只是知道這是青雲寨的勢力範圍,而且發行了貨幣,並且可以進行儲蓄,還能賺取利息。
這裡的老百姓只是知道,他們之所以能夠這麼舒心的活著,都是青雲寨在保護他們,來這裡生活根本不擔心有什麼危險發生,強壯計程車兵每天都在他們身邊走過,並不會欺負他們。
不但不欺負,並且任何一個老百姓隨時都可以要求他們來幫助自己,包括自己家的一條狗找不到了。
寬敞的道路,將這裡劃分成一個個的區域,每個區域都有一個叫區長的存在,他負責這一個區域的整體運作。
此時的 新長安,是非常繁華的,每日裡的商販都忙忙碌碌的,大量的客商來這裡進貨,再將貨物 分散到附近的個個鄉村。
也有鳳翔已經漢中的客商來這裡進貨,主要就是各種生活用品,這裡建立起一個個的作坊,從家裡用的菜刀,到一雙雙的筷子,這裡都有出產。
周邊的民眾從外地紛紛返回長安的時候,簡直就是一無所有,沒有房屋沒有更低 ,但是隻要到了這裡,就有人 來安排他們的生活。
沒有地給地,每人都是三十畝土地,這就算是你的永業田,這些土地只能更重但是不許買賣,就是 真的不想種了,可以返還給官府即可。
這些人領取土地之後,就可以租用官府的耕牛,等你有了錢之後,也可以向官府購買耕牛,而周邊的水渠也是官府派人修築,保證在你的田地旁邊 就又水可用。
這裡的房屋都是一摸一樣的,這是官府同意建好後,按照先後順序分發給每一家一戶,這裡的建築形式,都是一進的院子,基本就是五間房,一個頗大的院子。
這五間房,一間是儲存室,自己可以儲存糧食農具等物,一間為主人的臥室,另兩間房是孩子們的 臥室,而另一間就是廚房,要是孩子太多可以另外申請更大的住房。
而孩子一旦酒魂有了自己的孩子,就要強制分戶,這裡的糧食頭兩年是不用交租的,就是過了三年也只需上繳一成即可,也就是俗話說的十稅一。
就是這麼低的稅負,如果家裡有人當兵,就會免除這一成的稅,並還能再分兩畝地,如果孩子不幸戰死,那這家人 一輩子都不用再交稅了。
所以這些新的長安人,家家都會有人當兵,這些新兵進入軍營之後,首先就是各種的思想教育,再接著就是各種的技能訓練,這其中會有很大的淘汰機率。
這些被淘汰下來的新兵,可以返回家裡,也可以進入城衛系統,但是待遇就不會很高了,如果選擇返回家裡,就會被家鄉的人看不起,很可能今後連個婆娘也找不到。
而新長安的小孩子的教育體系,更是李奇鼓搗出來的產物,就是以百家姓、千字文為啟蒙讀物,而在年長之後,就會學習大唐的名人事蹟以及大唐的詩詞,這樣一來,整個的愛大唐的思想,就從這些小孩的第一次認字開始,連續的進行著。
這些熱愛大唐的教育很有必要,這也源於百姓對大唐王朝的認可,每一個人都認為自己依然還是那個四方來拜的大唐,希望自己能夠重新回到那個新生的時代。
李奇就在營造這種氛圍,讓所有在長安的百姓知道,這裡依然是大唐的領地,他們依然還是大唐人。
敬翔默默的想著李奇以及新長安的變化,再想想李奇交下來的任務,他認為現在已經可以對外宣佈這個新的大唐王朝了,只是還差那麼一點,就是譚三能不能拿下鄧州以及襄州。
鄧州的朱友璋是個人才,將鄧州自立的井井有條,自從他來了這裡之後,鄧州的糧食產量已經連續幾年都是大豐收。
並且這裡的人也對朱友璋表示信服,這個人平時就廝混于田間地頭,整修水利,帶領民眾整修城防,開墾荒地,也是一位 很務實的將領,這裡燉餅六萬,說是兵不如說是苦力。
朱友璋帶著士兵輪番上陣,到處修渠,這才用了幾年的時間,將鄧州打造成了魚米之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