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梓謠前來有何貴幹?”程君怡讓白梓謠坐下,“並無什麼事,與殿下成婚已過兩日,未曾過來問候娘娘,今日來是以兒婦的名義給母后請安。”白梓謠大大方方給程君怡行了個禮,把程君怡哄的眉開眼笑,愈發喜歡這個兒媳。

“梓謠有心了,雅兒他待你如何?若有不好的地方,就儘管與本宮說,本宮一定不會讓他虧待了你。”聽罷程君怡的話,白梓謠思慮片刻,目前皇后還是站在她這邊的。

白梓謠並沒有將陳爾雅冷落她的事說出來:“回母后,殿下他待妾身很好,多謝母后掛心,只是,妾身有一事,不知母后答應否?”

程君怡莞爾一笑:“梓謠有什麼事,且說來聽聽。”白梓謠起身,跪在程君怡面前,“妾身想把婢女虞燕飛調到墨染殿,一來她懂醫術,妾身從小身體不好,讓她照顧妾身,二來,妾身在進宮之時就聽宮裡人講,她與殿下之間互生情愫,既然二人是兩情相悅,那妾身就成全她與殿下,讓她留在墨染殿,改日說不定殿下願納她為側妃。”

程君怡覺得,她讓白梓謠做陳爾雅的王妃真的是一個非常明智的選擇,白梓謠比她想象中還要賢惠,不但對丈夫納其他女子不介意,反而還比丈夫都積極,程君怡覺得,白梓謠一定是長孫皇后的轉世。但是,程君怡錯了,她不知道的是,這個看似溫柔單純的女子心裡的城府比河水還深,深到任何人都捉摸不透,包括她這個高高在上的皇后。

“既如此,本宮準了。”白梓謠本以為會費很大的勁才能說服程君怡,因此做了很多準備,在心裡想了很多套說辭,沒想到她這麼輕易就答應了,這實在出乎白梓謠的預料。

“謝母后。”白梓謠站在一旁,程君怡把虞燕飛喚了過來,“燕飛,你過來。”

不一會,白梓謠就見一身青綠色羅裙的清秀女子走了進來,她向程君怡行了個禮,看到自己,先是怔了一下,隨後才向白梓謠道了一個萬福:“奴婢見過靖王妃。”當她說出靖王妃三個字的時候,白梓謠敏銳的察覺到了她眼裡閃過的一絲哀傷。

“燕飛,王妃想讓你去墨染殿做她的婢女,順便照顧她,你可同意?”虞燕飛咬了咬嘴唇,看了一眼白梓謠,此刻,她的嘴角正勾起了一個微妙的弧度,虞燕飛猜測,一定是白梓謠知道了她和陳爾雅的事,如今做了靖王妃,是故意把她叫去墨染殿挑釁她的吧?

但是,虞燕飛太單純了,白梓謠的目的遠不止這麼簡單。虞燕飛本想拒絕,可她知道面前的人是皇后,也是曾經對她寵愛有加的人,若是沒有程君怡,虞燕飛不可能有今天,更不會留在宮裡。

“奴婢沒有意見。”程君怡滿意的點點頭,“既然如此,待會梓謠回去的時候把燕飛帶回墨染殿吧。”

殷王府。王府中燻著安神香,牆上掛著各種書法字畫,書架上的書卷整整齊齊擺放著,兩盆迎客松端正的立在門前,宛如守門的侍衛一般,一進府中堂前,就能聞到一縷墨香,與其說這裡是個王府,倒不如說像是個藏書樓。

檀木桌子上放著兩碗碧螺春茶,綠色的茶葉在茶水裡打著旋兒,好像跳舞的仙女,氤氳的白氣從碗口冒出,一時間,馨香滿室。

一個身著蒼藍色對襟長袍,外罩深藍色長衫的男子拿起茶碗吹著冒出的白氣,即使是喝茶這一個簡單的動作他都表現得文質彬彬,他的對面坐著悵然若失的陳爾雅。

“皇弟今日來為兄府上,只是為了探討琴?”陳浩麟端起茶杯輕抿了一口,他的旁邊放著一把七絃琴。

“曾經皇兄說過,琴和酒皆能解憂,當初是我年少無知,不懂,只是覺得解酒可消愁,琴音根本起不到這個作用,如今,我才覺得,皇兄的話不無道理。”陳爾雅抬手撫摸了一下陳浩麟的七絃琴,一直以來,他對琴除了會簡略彈一下,並不精通音律,反而是天天讀書賦詩的陳浩麟對音律很是精通。

陳浩麟放下茶碗,微微一笑:“人啊,總是在成長,當你長大了,就會發現小時候所認為的一切定律都很幼稚,皇兄小時候也是這樣的,最近是不是有什麼煩心事了?”

陳爾雅悠悠嘆了口氣:“我的煩心事?皇兄應該知道吧,婚宴的時候,皇兄不也在嗎?”

聽罷,陳浩麟說:“當然在,但是,爾雅又為何不高興?是因為不喜歡這個王妃嗎?”

陳爾雅眼裡的光瞬間黯淡下來:“我的確不喜歡她,我有真正喜歡的人,我知道皇兄幫不了我,我的心上人臨別之時,為我彈了一首曲子,我有試著彈過這首曲子,可是無論如何我都彈不出她彈的那種感覺。”

“不知是什麼曲子?爾雅可否說來聽聽?”陳浩麟本來就挺喜歡琴棋書畫的,聽陳爾雅這麼一說,不禁來了興趣。

陳爾雅閉上眼,他的眼前頃刻間浮現出虞燕飛彈曲子的情景,悠揚傷感的琴音也在他耳畔縈繞,隨後,陳爾雅睜開了雙眸:“這首曲子我永遠都忘不了,皇兄可否借琴一用?”

陳浩麟聽罷,做了一個請的手勢:“皇弟請便。”陳爾雅謝過陳浩麟,把琴拿過,白皙修長的手指輕輕釦住琴絃,當他彈下第一聲時,整個屋裡都寂靜無聲,陳浩麟閉目傾聽。

琴音在屋中縈繞開來,時而行雲流水,時而像是少女憂傷的嘆息,就在曲子彈到最關鍵的時候,陳浩麟忽然睜開雙眸:“爾雅,你彈錯了一個音。”

陳爾雅手上的動作倏然停下:“錯了嗎?皇兄這都聽得出來。”陳浩麟搖搖頭,“爾雅,你看似是在彈琴,實則你心裡是在想別的,因此注意力無法集中,故而才會出現彈錯音的情況,彈琴,最重要的是琴音合一,音人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