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破曉之前(第1/2頁)
章節報錯
在距離上京五十里地遠的燕都,剛剛完成護駕任務的遼北鐵騎在此整頓休息。
三月初一天正破曉,一匹快馬馱著一個身披重甲的人踏過滾滾煙塵,隨後燕都軍號齊鳴,聲音震耳欲聾。
敏捷的反應與高度的團結,是遼北鐵騎能擊退匈奴騎兵的關鍵。三千人的隊伍隨著號角聲,飛速列隊,整個過程沉默而有序,不到半個時辰就已經陣型嚴整了。
站在前排計程車兵已經發現了端倪,今日站在校場的高臺上點兵的不是齊均,而是一個臉被半張鐵面具擋住的男子。
王憶軒滿意地將這支戰無不勝的鐵騎掃了一圈,但更讓他滿意的,是齊均可能現在已經死在刑部的大牢裡了。
“全體聽令,北上擊潰匈奴餘孽!”
......
兵不厭詐,謀略者也。
謀是計謀,略是韜略。
王憶軒無比佩服創造這個詞的人。因為齊均正是將要死在他小小的謀略上。
那天在街上看到妹妹和齊均走在一起,這個計劃就在他頭腦中誕生了。
王憶柳向來逆來順受,自己交代什麼,她就會去做什麼。
從被軟禁的皇帝手中得到帝印輕而易舉,於是他偽造了請柬,又讓妹妹在齊均赴約的日子,去中寧殿偏殿沐浴,給了侍候妹妹的太監一封模仿齊均字跡的情書。
現在朝臣都以為鎮北候齊均已經北上出擊匈奴了,誰又能猜到他其實是在刑部大牢捱打呢?
而當齊均在刑部大牢被慎刑司的太監用沾著辣椒水的鞭子抽打時,蕭瑜自己已經完全被限制在了重華宮的書房裡。
蕭瑜絲毫不為自己的處境感到恐懼,只是平靜地翻著已經看過許多遍的《資治通鑑》。
蕭瑛站在書房外,望著天空中悠閒飄著的雲。
“皇上真是好耐性,作為叔叔的我也自愧不如啊。”見到蕭瑜一副天塌不驚的模樣,蕭瑛嘲諷道。
“皇叔承讓了。”蕭瑜笑著回答。
即使各懷心事,他們卻都在等待。
蕭瑜在等待第二天紅日破曉,蕭瑛在等待星官所說的黃道吉時,今天夜裡,他將徹底廢除蕭瑜這個皇帝,讓他寫下禪讓皇位的詔書,自己取而代之。
“行了,打夠了就算了。咱們得幹正經事了。”慎刑司裡,一直坐在旁邊喝酒的太監勸阻那些還在抽打齊均的同僚。
“拿著這個小子去的腦袋去拜見攝政王殿下,咱們都有賞賜。”
幾名太監聽完,高興地將齊均從鐵架上鬆綁,將他的頭壓在斬首用的大石頭上,長刀在躍動的燭火中,閃出寒光。
齊均已經沒太多力氣了,他想起母親,年幼的妹妹,最後想到蕭瑜。
倘若知道要死在這裡,當日在行宮就應該和他表達心意,即使可能會把他嚇到,也好過這樣窩囊的死去。齊均在心裡默默地想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