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別一路打到了黃河北岸,因為手下都是騎兵便轉道向東,很快便與柯崇雲率領的明軍主力在延津會師。

完顏合達得知潼關失陷,以為潼關那邊當真有十多萬敵軍,他到現在都不太清楚,關中那邊得軍隊是屬於哪一邊的。

但他知道,金國大勢已去了,南陽之地已經沒有再防守的必要了,所以他直接率領大軍北上進入洛陽,然後開始部署防禦。

因為戰線收縮,他此刻手上的可用之兵多達十五萬。

柯鎮惡實際上手上只有四五萬人,還要看押近四萬金國降兵,而事實上,他手頭上那四五萬兵馬,其中有四萬也是新收的關中宋兵,想要打出潼關,難度太大了,搞不好半路上這些兵自己就譁變了。

所以他佔據潼關後便只能按兵不動,等待馮蘅到來。

馮蘅處理好西寧那邊的事情,匆匆趕道了潼關,對柯鎮惡道:“咱們現在什麼都做不了,我已經寫信給珙,讓他派三萬人馬過來,等他的忠順軍到了,咱們才能繼續東進。趁著這個時間,咱們趕緊把這些降兵處理好。”

儘管柯鎮惡這邊按兵不動,但是金國還是把所有的關注都放到了這個方向,至於與汴京只有一河之隔的柯崇雲哲別所部,他們卻並不是很擔心。

因為黃河濤濤,並不是那麼好渡河了。

汴京作為原本北宋的首都,依託黃河的防禦體系十分完善,否則金宣宗也不會選擇遷都到這裡。

哲別從太原一直打道延津,沿途不斷分兵,此刻兵力也只有一萬多人,柯崇雲倒是在延津駐紮了半個月,麾下有兩萬多人,還是以教兵為主,五行旗主力只有兩千巨木旗和一千銳金旗,想要渡河攻城並沒有什麼勝算。

所以他在等烈火旗的火炮營就位。

就在完顏合達在洛陽、許昌佈置防線,戒備潼關和孟珙的大軍的時候,柯崇雲等待的三千烈火旗終於抵達了延津。

十一月十五,夜。

汴京城上方的天穹中,一輪明月高懸,遠處一片烏雲卻從北方慢慢飄來,漸漸遮擋住了月光。

河面上百餘艘槽船藉著夜色緩緩使入黃汴河。

這些槽船上懸掛著黃河幫的旗幟,船艙裡堆著一包包用來裝麵粉的麻袋,每條船上都有二三十個身強體健的壯漢。

汴河渡口巡邏的金國水兵,看到槽船上懸掛著的黃河幫大旗,便升起攔河的鎖鏈,派出一隻小船靠了過去。

船上的金國校尉看到第一艘船上站立的光頭大漢,立馬笑道原來是是沙幫主親自押送,辛苦了。

光頭大汗正是沙通天,聞言面無表情道:“前面全是小麥,最後一艘船上是海鹽,跟你們將軍說好了,你直接帶人去取就行,檢查快些,別誤了大事!”

那校尉顯然對此事十分熟悉,笑道:“沙幫主說笑了,您的船,哪裡用查!”然後朝著案邊一揮手,大聲道:“放行!”

然後便駕著小船退到一盤,看著一條條槽船從面前劃過,最後十分利落的跳到了最後一條槽船上。

他用刀輕輕挑開一隻麻袋,正準備看看這批海鹽的成色,誰知一把鋼刀已經架到了他的脖子上。

校尉頓時一驚,眼角餘光瞥見剛剛被挑開的麻袋,那裡本來該裝的是白花花的海鹽,此時卻全是黑黝黝的顆粒。

那是火藥。

敵襲!

這個念頭剛剛冒出,他便撲通一聲栽入河水之中。

明月從烏雲中鑽出,一隻金色的大鵬從月下一閃而過。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