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治官吏交州除異 失街亭蜀軍失利(第1/3頁)
章節報錯
孫權抵禦了曹丕的多次南下,欲遣使觀曹魏動靜。正好立信都尉馮熙從蜀吊劉備歸來,被提為中大夫,孫權又派他出使曹魏。
馮熙到達魏都,曹丕問道:“吳王欲修宿好,宜當厲兵江關,懸旌巴蜀,而聞復遣與蜀修好,必有變故。”
馮熙答道:“臣聞西使直報問,且以觀釁,非有此謀。”
曹丕又問道:“聞吳國比年災旱,人物凋損,以大夫之明,觀之如何?”
馮熙答道:“吳王體量聰明,善於任使,賦政施役,每事必諮,教養賓旅,親賢愛士,賞不擇怨仇,而罰必加有罪,臣下皆感恩懷德,惟忠與義。帶甲百萬,谷帛如山,稻田沃野,民無飢歲,所謂金城湯池,強富之國也。以臣觀之,輕重之分,未可量也。”
曹丕見馮熙如此答覆,默然之。
馮熙探之曹魏動靜,歸報孫權。
而那曹丕自此以後,卻鬱悶一病不起,曹丕深知自己時日不多,遺囑中軍大將軍曹真、鎮軍陳群、撫軍司馬懿等,立平原王曹叡為太子,隨後匆匆病歿,時年四十。
國不可一日無主,群臣擁曹叡即日嗣位。曹叡諡曹丕為文帝,尊太后卞氏為太皇太后,皇后郭氏為太后,改元太和,即用一班顧命大臣,秉持國政,統馭四方。
吳主孫權得知曹丕病逝,曹叡接位,認為曹丕為不如曹操,曹叡不如曹丕,因此向北耀兵,乘喪進攻魏,即率五萬兵圍江夏城。
魏太守文聘,登陴拒守,堅持不下。吳將諸葛瑾、張霸只得轉擊襄陽。
曹叡令撫軍大將軍司馬懿擊討,諸葛瑾大敗,大將張霸被殺,斬吳軍首級千餘,傷亡慘重,司馬懿因功升遷為驃騎大將軍。
吳將審德屯皖,魏將曹休南破之,斬審德首,而吳將韓綜、翟丹等聞之,恐不能敵,仍前後率眾詣曹休投降。
孫權在攻石陽時,孫奐以地主之勢,使所部將軍鮮于丹帥五千人先斷淮道,後自率吳碩、張梁五千人為軍前鋒,降高城,得三將而還。
孫權見孫奐軍陣整齊,高興道:“初吾憂爾遲鈍,不能治軍,今觀爾治軍,諸將少不能及,吾無憂矣。”於是孫奐得到了孫權的封賞。
是時魏書侍御史荀禹慰勞邊方,荀禹到時,於江夏發所經縣兵及所從步騎千人乘山舉火,孫權望見山火,不知魏來多少援兵,乃收軍東歸。
孫權向北耀兵雖有不利,成效不佳,但從此不再向魏稱藩,結束了稱臣的歷史,且震懾了曹魏。
曹叡新位,一時無暇南討,且吳蜀復盟,孫吳暫無戰事。孫權為加強吏治,啟用暨豔、徐彪等酷吏,進行人事改革,建立了嚴格的人事考核制度。暨豔字子休,吳郡人,為選曹尚書。徐彪,字仲虞,廣陵人,選為曹郎。
選曹是主管重要官員選授之官署。暨豔、徐彪向孫權提出“臧否區別,賢愚異貫”(評定好壞,分別登記在案,以做任命官員的依據),得到了孫權的支援。
經過暨豔、徐彪等人對眾官員的評定考核,其結果只有百分之十的人合格,很多人受到處分,有的被貶為軍吏,打擊面高達百分之九十以上。
此舉遭到陸遜、陸遜弟陸瑁、朱據的阻止,他們勸暨豔、徐彪等人考核太過,不能這樣做,否則,必有其禍。
陸瑁勸暨豔道:“夫聖人嘉善矜愚,忘過記功,以成美化。加今王業始建,將一大統,此乃漢高棄瑕錄用之時也。若令善惡異流,貴汝、潁月旦之評,誠可以厲俗明教,然恐未易行也。宜錠模仲尼之泛愛,近則郭泰之容濟,庶有益於大道也。”
朱據也謂豔曰:“天下未定,舉清厲汙,足以沮勸。若一時貶黜,懼有後咎。”
而暨豔他們不聽,結果怨憤之聲積,紛紛競言暨豔及選曹郎徐彪,專用私情,愛憎不由公理。反對聲音超出了暨豔、徐彪所掌控的能力範圍,這一切就連孫權都大吃一驚。孫權為了穩定朝局,只得下令對暨豔、徐彪進行審查收監,以致暨豔、徐彪二人在獄中自殺。
暨豔是張溫同鄉,且暨豔是張溫推薦的。在審查中,發現暨豔、徐彪與張溫有許多書信來往。由於孫權對他先前出使蜀漢已有不滿,就藉此下令將張溫進行審查,後至撤消一切職務,充當雜役。定罪有四:一是舉薦暨豔,張溫是暨豔的同黨。二是他在都督豫章三郡間不聽調遣,貽誤軍機。三是誤信引禮,培植私人勢力。四是在人事上謀私利。
孫權的侄女婿駱統得知張溫被抓,立即上了一千多字的長表為張溫辯護,但孫權不理,最後送張溫回吳郡,於六年後病故。
張溫的二個弟弟張祇、張白亦有才名,與張溫俱廢。姊妹三人皆有節行,由官府另嫁,其中一妹已嫁顧承,官以許嫁丁氏,成婚之日,遂飲藥而死。張溫其他家人受牽連而廢默。
此間,丞相孫邵僅僅當了不到三年的丞相,便在黃武四年五月病故,此時眾臣再次舉張昭為相,孫權不得不對眾臣道:“孤豈為子布有愛乎?領丞相事煩,而此套性剛,所言不從,怨咎將興,非所以益之也。”乃用顧雍為丞相。
張昭客貌矜嚴,有威風,孫權常曰:“孤與張公言,不敢妄也。”
此間,孫權得到上任不久的交州刺史呂岱上疏說,年九十歲計程車燮終於一命嗚呼。孫權就以士燮的兒子士微為安遠將軍,領九真太守,而以校尉陳時代士燮為交阯太守。
呂岱後以交阯絕遠,表請孫權分割交州,海南的交阯、九真、日南三郡為交州,以將軍戴良為刺史,海東蒼梧、南海、鬱林、合浦四郡為廣州,呂岱自為刺史。至此,孫吳有四州:揚州、交州、廣州、荊州。
呂岱上表,得到孫權允許,由此呂岱駐留海南,戴良與陳時俱前行至合浦。
不料士徽不聽所命,自署交阯太守,舉兵海口以拒戴良等。
呂岱得知上疏孫權,請討士徽,孫權當即予以批准。
於是呂岱督兵三千人晨夜浮海,出其不意,自廣州將兵晝夜馳入,過合浦,與戴良等俱前。
為減少流血,呂岱還特派士壹之兒子、中郎將士匡移書交阯,告喻禍福,勸士徽投降,且假說只要服罪,即雖失郡守,但保無憂。
士徽聞呂岱至,大為震怖,即率兄弟六人肉袒迎呂岱,呂岱令士徽等穿好衣服,佯示寬宏。
次日,呂岱早施帳幔,請士徽兄弟以次入,賓客滿坐。呂岱忽起,擁節讀詔書,數士徽罪過,令左右因反縛士徽兄弟出,即皆誅殺,並傳其首詣武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