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吳蜀復盟互遣使 曹魏南下又攻吳(第3/3頁)
章節報錯
卻說蜀相諸葛亮,聞知吳魏相攻,料他無暇侵蜀,乃籌足軍餉,定議南征,平定夷蠻。適永昌功曹呂凱,府丞王伉,接連上書,報稱雍闓勢盛,屢次入寇。更有牂牁太守朱褒,與越雟夷王高定,皆叛應雍闓,隨處騷擾。
吳蜀復和,孫吳雖表明不再支援雍闓復叛蜀,但那雍闓自恃強勢,依然亂蜀如故
諸葛亮因調齊兵馬,辭別後主劉禪,督兵南下。成都令馬謖,已由諸葛亮署為參軍,送諸葛亮出都,諸葛亮與語道:“與君共謀數年,今可更惠良規,免得誤事。”
馬謖答說道:“南中蠻人,自恃險遠,不服王化,就使興師入境,所向皆捷,竊恐今日得破,明日復叛,若必殺盡遺種,永除後患,亦非仁人所忍為。且須連年積月,或可奏功。謖聞用兵伐人,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心戰為上,兵戰為下。丞相此次南征,最好使他心服,方可一勞永逸呢。”
諸葛亮笑答道:“君言甚是,我亦有此意呢。”
馬謖送行至數十里外,諸葛亮始遣還成都,自率大軍徑進。
蠻人素無紀律,怎能敵得過王師?再加諸葛亮用兵有方,事事占人先機,因此所向無阻,勢如破竹。
當下自越雟進兵,斬雍闓,誅高定,傳檄諸郡,剿撫兼施。
門下督馬忠,隸籍牁雟,自請效力,諸葛亮便撥兵與馬忠,叫他前往。才閱半月,即得馬忠捷書,謂朱褒已經受戮,牂牁復安,叛虜頭目,誅滅已盡。
本來是大功告成,可以旋師,偏有一蠻酋孟獲,收合雍闓餘眾,出拒蜀兵。諸葛亮探得孟獲生平,雖無智略,卻甚驍悍,為夷漢所畏服,因此打定主意,決將孟獲收為己用,使他死心塌地,庶無後虞。
孟獲不識軍謀,一味蠻抗,戰了一次,便由諸葛亮誘他入伏,一鼓擒住,諸葛亮問他心服否?孟獲抗言道:“不服”
諸葛亮卻藏過精兵,故意使羸卒站列,令他周視。孟獲更笑說道:“向不知汝兵虛實,被汝誘獲,今看汝兵,不過如此,有何難勝呢?”
諸葛亮因縱使回去,整軍再戰。
孟獲返至蠻寨,糾眾來劫諸葛亮營,又被諸葛亮預設機謀,四面兜拿,復擒孟獲。
孟獲仍然不服,諸葛亮更縱還。孟獲渡過滬水,負險自固。
時當五月,溽暑燻蒸,水中又無船隻可行,蜀兵俱畏難欲退,諸葛亮下令道:“我兵若歸,虜必再出,我去彼來,我來彼去,何時始得平定?今惟有再接再厲,渡瀘進去,搗穴平蠻,就在此舉,願大眾努力,後當重賞。”
兵士聽了,方才踴躍起來。諸葛亮即命將士潛造木筏,至夜間悄悄渡瀘,直抵蠻峒。
孟獲自恃險固,並不加防,待至蜀兵深入,倉猝迎敵,好容易又被蜀軍擒去。
諸葛亮仍不加誅,令孟獲還峒。孟獲更避入深巢,又為蜀兵所破。直至七縱七擒,孟獲無處可容,方才拜服。
諸葛亮尚欲遣歸再戰,孟獲泣謝道:“丞相天威,無堅不摧,南人誓不復反了!”是謂攻心。
孟獲遂引蜀兵入滇池,奉諸葛亮如神,無論蠻子蠻婦,並來拜謁。諸葛亮好言撫慰,仍令孟獲管理蠻眾,聽蜀政令,眾皆歡躍去訖。
有人請諸葛亮留置官吏,與孟獲同守蠻方,諸葛亮慨然道:“設官有三不易,留官必當留兵,兵無所食,必將生變,是一不易。蠻人屢敗,父兄傷亡,免不得記恨官兵,互生釁隙,是二不易。漢蠻易俗,當然異情,留官撫治,怎肯相信?是三不易。今我不留人,不運糧,但使他相安無事便了,若欲令彼同化,容待他年。”
於是下令凱旋,孟獲率眾拜送,並獻金銀丹漆耕牛戰馬,作為軍用。諸葛亮分犒將士,一無所私。
唯途中往返,輒患暑疫,經諸葛亮採查藥物,合銼為末,用瓶收貯,每人各給一瓶,遇有中暑中疫等症,吹鼻即解,故盛暑行軍,奔波萬里,得免死亡。
諸葛亮班師回國,飲至行賞,人人欣悅,朝野清平。南中覆按時進貢,各呈方物。諸葛亮復與民休息,安養兩年,國富民饒,乃擬出師北伐,規復中原。
惟曹丕上次率兵攻吳,無功而返,但仍不死心。次年五月曹丕復率十萬大軍至譙,御史中丞鮑勳諫阻,不料卻引起曹丕大怒,以為鮑丞之甚不吉,便降鮑丞之職,待罷兵後以莫須有將其殺死。
八月,曹軍沿上次原路南下,經淮水,入邗溝。不料,此年寒潮早到,邗溝結起厚冰,數千戰船被阻,不得進入大江。曹丕只得舍舟登陸,率鐵騎千人馳往大江北岸,眺望南岸。
九月,築東巡臺。十月行至廣陵,曹丕面對大江波浪淿濤,詩興大發,於馬上作詩一首。但面對吳軍嚴兵固守,水面結冰,曹丕又一次眼望大江,無可奈何地嘆道:“嗟呼,固天所以隔南北也。”曹軍再留至一旬之後,只得撤歸北方。
吳軍見魏軍撤歸,揚威將軍孫韶率五百敢死士,於小徑要擊曹丕,曹丕大驚。吳軍截殺一番,獲副車、羽蓋而還。
正所謂:濤濤大江隔南北,巍巍雄山分東西。
三分天下賴於此,也是地利與人和。
評:吳蜀相盟是建立平等基礎之上的,而吳魏相盟是一種臣屬關係,因此吳蜀聯盟易建立,而吳魏聯盟只能是短,這是因為孫吳不可能長期臣服於魏,且魏要求人質,而蜀沒有,這一點上,孫權對魏是不能容忍的。故孫吳一旦解除與蜀的危機,就要爭脫魏的束縛,為開闢帝業作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