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劉備病重託孤命 孫權退魏宴酒歡(第2/3頁)
章節報錯
忽聞魏軍南下,劉備這才恍然大悟,明白孫權遣使言和真實含義,口述一簡訊,派人送江陵守將陸遜,通道:“賊(指曹軍)今已在江陵,吾將復東,將軍謂其能然不?”
其實劉備敗退,根本無重振再戰之力,只是藉著曹魏南下,虛張聲勢罷了。
而陸遜面對威脅,毫不示弱答覆道:“但恐慌軍新破,創痍未復,始求通親(前不久求和),且當自補,未暇窮兵耳。若不惟算,欲復以傾覆之餘,遠送以來者,無所逃命。”
劉備見陸遜復書,更是憤慨,但只是目前實況,確是不能復東向。遷延半年,終致不起,遂召丞相諸葛亮,及尚書令李嚴等,到永安宮,聽受遺命。
章武三年二月,諸葛亮等到了永安,尚有先主庶子魯王劉永,梁王劉理,一同隨至,俱到劉備榻前問安。
劉備見了諸葛亮,欷歔與語道:“朕不能用丞相言,悔已無及了。”
諸葛亮勸慰道:“陛下須善自珍攝,幸勿再憶故事。”
劉備道:“命數已終,看來是無可挽回。惟與丞相契合有年,深蒙輔導,乃智短命窮,將成長別,奈何奈何!”說至此,淚流滿面。
諸葛亮亦不禁涕下,但見劉備精神未敝,不致遽危,故尚忍淚勸解,率眾暫退,只留二王侍側。
嗣是逐日入省,就是留居成都的官僚,亦陸續到來請安。
成都令馬謖,系侍中馬良弟,良有兄弟五人,並有才名。馬良字季常,馬謖字幼常,餘亦以常字為號,惟馬良眉中有白毛,里諺謂馬氏五常,白眉最良。馬良奉命撫慰五溪,及猇亭敗後,歸路遽斷,竟至遇害。諸葛亮嘗器重馬謖,特薦為成都令。
至是請安已畢,退出行宮,越宿由諸葛亮入視,劉備顧語道:“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君宜留意。”諸葛亮應命而退。
到了孟夏,劉備病已垂危,乃召諸葛丞相等,託孤寄命。
劉備在彌留之間,宣揚遺命,丞相諸葛亮,尚書令李嚴等,並侍榻前。劉備顧諸葛亮道:“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國,終成大事。嗣子可輔,勞君匡輔。若不可輔,君可自取。”劉備亦知嗣子劉禪不才。
諸葛亮慌忙拜倒道:“臣敢不竭股肱,效忠貞,誓死毋貳,勉報聖恩?”
劉備乃命李嚴代作遺詔,留囑嗣君。且喚劉永、劉理二兄弟至前,叫他父事丞相,不得有違。又與翊軍將軍趙雲,叮嚀數語,無非是託他輔國,說至此,長嘆一聲,瞑目竟逝,享壽六十三歲。
卻說吳既擊敗蜀軍的進攻,又抵禦了魏國之南下,孫權甚是欣慰,置酒於武昌釣臺上,大犒眾臣。
飲至半晌,有的臣不勝酒力,竟然酩酊大醉,孫權也有醉意,令人將水灑至醉臣之身,用以醒酒,使其清醒後,繼續再喝,且道:“今日暢飲,不醉倒之釣臺,吾等杯莫停!”
孫權喜酒,往往酒醉,行事有失理智。又數杯酒之後,孫權便親自起身行酒勸飲。
虞翻知已酒量有限,見孫權過來勸酒,就裝醉倒地。待孫權離去,虞翻又坐起來,不料卻被孫權瞧見。
虞翻多次在公眾面前,不顧孫權臉面,孫權已忍多時,此時,孫權見虞翻不願多酒,裝假酒醉,心中大怒。孫權借酒醉發作,便抽劍要刺虞翻,臣僚無不大驚。
大司農劉繇之子劉基上前抱住孫權,力勸諫道:“大王酒過三杯,要親手殺死賢士麼?即使虞翻有罪,天下又有誰知?況且大王能招賢容人,才使四海之人仰慕。如今卻為此小事,一朝之間毀掉自己的聲譽,豈不為之嘆息?”
孫權說:“曹操尚能殺孔融,我殺一個虞翻,又有何妨?”
劉基說:“曹操輕率殺害士人,因受天下所責。大王行德行禮義,能與堯舜相比高下,怎能將己和曹操相提並論呢?”
孫權喜人吹奉,聽到劉基此言,不由收入寶劍,虞翻這才免去了一場災禍。
一旁張昭瞧之不下去,板臉起坐,一言不發而離去,坐上馬車,欲走。
孫權見張昭怒而已去,即令人將張昭叫回。張昭別了氣,只得重回酒場。
孫權不解問道:“眾為國勞苦,已有勝利,今不過是共歡其樂,張公何為發怒?莫非虞翻?”
張昭道:“並非為虞翻,臣曾聽聞,前商紂王作糟丘和酒池,通霄飲酒,當初也以其歡樂,也沒思其有何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