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劉備病重託孤命 孫權退魏宴酒歡(第1/3頁)
章節報錯
曹魏三路攻吳,曹休、張遼、臧霸等人一路來劃,呂範督徐盛、全琮、孫韶等,以水軍拒曹休於洞口,時遭大風,船人覆溺。
曹休使臧霸等趁機相攻,率輕船、敢死士萬人攻襲徐陵(洞口對岸)。吳軍被殺者數千人,溺死者數千,失蹤、逃亡者過半。而吳將全琮、徐盛追斬魏將尹盧,殺獲魏兵數百。偏軍賀齊以道遠後至,故此獨全,諸將倚以為勢。徐盛收餘兵,與曹休夾江而拒。
曹休再使兵將就船攻徐盛,徐盛以少御多,終不能克,曹休只得引軍退回。
孫權弟、定武中郎將孫匡隨呂範禦敵,因違令放火,燒損茅芒,被送回吳。孫權為此不再認他為弟,改姓為丁,禁錮終生。
此路魏軍進攻,吳軍雖有損傷,但有效地阻止了魏軍進入江南。
另一路是魏大司馬曹仁率步騎數萬,攻打濡須督朱桓。先是曹仁玩弄計謀,即借打濡須來襲擊羨溪(濡須東)的戰術。朱桓不知,就派分兵趕赴濡須,後得知曹仁真真的是攻打羨溪,急召兵迴歸,但已不及。
朱桓只得與五千人守羨溪,面對魏軍洶勢,吳軍各有懼心,朱桓為激勵士氣,高昂道:“凡兩軍交對,勝負在將,不在眾寡。……今(曹)仁既非智勇,加其士卒甚怯,又千里步涉,人馬困罷,桓與諸軍,共據高城,南臨大江,北背山陵,以逸待勞,為主制客,此百戰百勝之勢也。雖(即使)曹丕自來,尚不足憂,何況曹仁呢?”
然後,朱桓將計就計,故意偃旗息鼓,向外示弱,以誘曹仁。
而這一招,曹仁果然中計,他見羨溪兵少將寡,不足為強,就分兵攻之,派子曹泰攻濡須,遣常雕領諸葛虔、王雙等人晨時坐油船攻中州(江中小島),而自己率萬人留在橐皋(濡須西)作為後援。
朱桓即率兵將攻取油船,又派兵攻擊常雕,隨後又親自率軍抵禦曹泰,炎燒曹仁營寨,殺常雕,擒王雙,斬溺魏軍數人,這就擊退曹仁,吳軍大勝。
朱桓將王雙送武昌,讓孫權發落。而曹仁因此戰無功,鬱病而死。
又另路曹真,夏侯尚、張郃、滿寵、文聘等攻打江陵,竟用數個軍營將城死圍困。孫權得知,派孫盛領一萬人州上建圍塢,作為守將諸葛瑾的外援。
江陵建固,一時不能攻下,曹真就派張郃進攻孫盛,孫盛撤軍。隨後孫權又派潘璋、楊粲等給江陵解圍,仍不成功。此時江陵城內守兵,適患疫病,戰鬥力深受影響,而曹真築起的土山已逼近城牆,局勢非常嚴重。
可巧陸遜遣朱然,帶著舟師萬人到來,他出其不意,趁著敵人的漏洞,攻破了敵軍的二個軍營。而負責北門的江陵令姚泰見魏軍強大,想叛逃曹軍,被朱然發現,就將姚泰斬了。魏軍圍攻朱然,但不能攻克,只得退還。朱然的到來,大殺了曹真的銳氣。
朱然隨後和諸葛瑾率軍與夏侯尚隔江對峙。諸葛瑾帶兵渡河到了江中小州,且將水軍分散在江面上,夏侯尚見此,就將兵渡到中州,再作浮橋連線南北,想一舉攻克江陵。
江表之虎臣潘璋率兵在江上游建五十個水城,且將蘆葦做成筏子。這一切卻被魏臣董昭發現,他就對前來督戰的曹丕說,可能會遭到吳軍火攻浮橋,曹丕立刻想到赤壁之火,令夏侯尚立即撤出。
吳軍見此,兵分二路發起攻擊。曹軍就浮橋這一道兵撤,受吳軍追殺,魏軍死傷慘重,且溺水死者也上千人。後江水暴漲,魏軍只得撤回。
此路魏雖小勝,而無大獲,吳雖不利而無大失。
曹軍三路攻吳,雙方互得失,孫吳使曹魏不能逞其志,曹丕乃懊悵道:“悔不用劉曄言,多事勞師。”
說著,並遣使召還曹真、曹休及曹仁兩軍,並還洛陽。吳主孫權,尚恐蜀人報復再攻,未敢追擊魏兵,且將所擒王雙送還,以向曹丕示好。曹丕樂得示惠,虛言慰諭,自回許昌去了。
孫權曾在攻佔皖城時,就將蘄春也收佔了,並派王直、晉宗在戲口以守備蘄春。但晉宗殺死了王直,率眾叛魏,魏仍以晉宗為蔪春太守,戎守邊界。
然晉宗叛魏駐守蔪春,他卻不安穩,常數犯吳境,騷擾武昌。孫權認為晉宗不除終是禍害,因而在抵禦曹魏三路進攻後不久,孫權主動用兵於蘄春,命後將軍賀齊率領糜芳、鮮于丹、劉邵、胡綜等督幾部人馬,乘著晉宗麻痺之機,出其不意打了個措手不及,結果蘄春城被破,生擒了守將晉宗,這使得吳邊陲重獲安寧。
話成二頭說,劉備被陸遜擊敗,奔回白帝城,還想收合餘燼,再行討吳,可奈七千餘萬人,死亡大半,潰卒雖然漸集,不過一二萬名,還是焦頭爛額,疲敝不堪,一時如何成軍?惹得劉備又悔又恨,又恨又悲。
嗣由東吳傳來耗聞,乃是孫夫人得知兵敗,誤傳劉備被害,竟瀕江遙祭,投江殉節。劉備本因她無故歸吳,置諸度外,不料她有這般貞烈,未免有情,誰能遣此?遂至懨懨成病,起居不適。
趙雲等請劉備回成都,又不見許。且因白帝城為魚復縣治所,就改縣名為永安,館舍為永安宮,治所在白帝城。
會吳使太中大夫鄭泉至白帝城,報稱孫夫人喪信,並請罷兵息爭,無非是因與魏將絕交,故有此使。
劉備見之,餘怒未消,接過鄭泉遞來國書,書中只稱劉備為漢中王,並未以帝相稱,就問道:“前時書於吳,而吳王未復書於吾,難不成吾不該稱帝?”
鄭泉答道:“曹氏篡漢,殿下既為大漢宗親,理應率軍聲討漢賊,為天下之表率,然殿下並未此舉,卻忙於稱帝正名,吳王深殿下此舉為羞,故無覆信。”
鄭泉此答,劉備無話再答。時下蜀軍夷陵大敗,境內出現不穩。魏軍遠臨江漢,對蜀形成壓力,諸此,需重新考慮對吳策略。劉備含糊答應,也遣大中大夫宗瑋,赴吳報命。
惟劉備心中總不能無嫌,終日裡鬱鬱寡歡,忘餐廢寢,年逾六十,怎能禁得起這般神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