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攻合肥失利,收兵濡須,且遣奮勇校尉全琮領精兵萬餘人出屯牛渚,築牛渚壘。聞報丹陽郡的鄱陽縣民尤突借孫權率大軍北攻合肥之機,接受曹操的“印綬”,突發反叛。丹陽郡之陵陽(安徽青陽縣南)、始安(安徽涇縣西南)、涇縣三縣一線山越皆響應尤突起事,形勢較為嚴峻。

孫權立即令賀齊與陸遜討伐,大破尤突,斬首數千,餘黨震服,丹陽三縣山越皆降,且得山越精兵八千人。

平定山越之時,孫權聞曹操軍至譙,兵駐居巢,且軍屯至江西郝溪(居巢以東,濡須以西),很明顯意欲攻濡須口。

孫權迅令在濡須口築城拒守,以呂蒙為大都督迎戰曹操,綏遠將軍孫瑜,護軍校尉孫皎,折衝將軍甘寧,宜春長周泰等均參戰。

呂蒙據前立塢,置強弩萬張於其上,以拒曹軍。曹軍前鋒屯未就,呂蒙主動發起攻勢,結果大破曹軍前鋒,曹軍只得引退。

繼後甘寧又率一百多人襲擊曹軍前營,斫曹兵數人,曹兵驚退。

曹軍復攻濡須,孫皎率精銳,以抵抗。周泰也赴擊殺,曹軍再次遂退。

孫權雖抗住了曹操的進攻,但二軍僵持不下。但孫權深感壓力太大,無法承受曹操連年來不斷的軍事進攻。再說前不久孫權居巢的郝溪寨被曹軍擊破,只得引兵退還。劉備為荊、益州二牧,雖吳蜀和平解決荊州事,但劉備對孫權威脅乃大。於是孫權考慮再三,從張昭等人計議,決定向曹操妥協,派都尉徐詳,前往晉見曹操,提出請求。

曹操亦因江東難下,許從和議,雙方盟誓,願重締婚姻,即曹操把弟之女嫁給孫權之弟孫匡,孫權從弟之女嫁給曹操之子曹彰。曹操留夏侯惇、曹仁、張遼三將,屯守居巢,自回鄴中。

孫權命平虜將軍周泰留守濡須,統御朱然、徐盛大軍。周泰出身寒微,眾人不服。

孫權察覺,特設筵席,集所有將領,行酒至周泰前,命周泰解開衣裳,露出滿身傷痕,孫權指著傷痕,逐一詢問受傷的經過,周泰逐一答道。

其中答敘到,孫權曾追隨孫策討伐山越,駐軍宣城,一時疏忽,山越宛然來襲,孫權剛爬上馬背,刀鋒已指前胸,周泰奮勇迎擊,用身捍衛孫權,身受十二傷,當日,如沒周泰,孫權難以逃生。

又有周泰在皖城攻黃祖,在赤壁拒曹操,在南郡戰曹仁,在濡須擊魏軍,都建功勳,因而受傷無數等等,並言為主效力,雖死不恨。

問罷,孫權含淚道:“幼平(周泰字),你為了我們兄弟,在戰場上猛如熊虎,不惜身體、不惜性命,受到數十次創傷,全身肌膚,都是刀刻劍割,我怎能忍心不把你看成骨肉,交給你軍事重任呢?”說著,親起把盞,連酌三大觥,周泰且飲且謝,盡醉方休。

散席後,孫權暫留下週泰,用自己的儀隊作為前導,在盛大的鼓角軍樂中,送周泰回營。越日復另制青蓋為賜,特示寵榮。朱然、徐盛等見之,遂心服周泰。

吳之境內山越反叛之事,一直困於孫權,孫權復召定威校尉陸遜詢問,陸遜仍向孫權建議道:“剋制大敵,平定變亂,非有充分人力不行。而山越為患已久,盤踞深山,跟平地相隔。腹心之災難不早日平息,不可以往遠處發展。吾剿軍眾少,應需增兵,且挑選精銳。”孫權然之,即命陸遜帳下右都督。

會丹陽郡變民帥費棧又受曹操印綬,煽動山越,起兵背叛,孫權令陸遜討伐。

費棧支黨多,而陸遜往攻的兵少,陸遜乃“益施牙幢,分佈鼓角,夜潛山谷間,鼓譟而前,應時破散,遂部伍東方三郡,強者為兵,羸者補戶”

即增設牙旗,分派佈置戰鼓號角欺騙敵人。晚上命士兵潛入山谷中,突然擂鼓吶喊,賊寇即時被攻破四散而逃。整頓東部三郡的人眾,強壯的人當兵,病弱的補充民戶。

就這樣,陸遜集結精銳數萬人,宿惡蕩除,對所經過之地,皆作了一次清剿,消除了以前的殘存盜匪,遂西返屯蕪湖。

稽郡郡長淳于式見陸遜之舉,盜匪雖除,但有損於民,就趨孫權前彈劾陸遜道:“隨意逮捕人民,強奪財產,遍地愁苦。”

因此陸遜被召,來到建業晉見孫權。陸遜不但沒說淳于式不是,反而稱讚淳于式是一位盡責的官員,孫權甚覺奇,就道:“淳于式攻擊你,你反而推薦他,什麼緣故?”

陸遜道:“淳于式盼望人民安居樂業,所以對我進行控告。如果我再反過來詆譭他,混淆聽聞,這種風氣,不可以鼓勵。”

孫權讚賞陸遜道:“此等胸襟只有忠厚長者才能做到的事,一般人做不到。”

自呂蒙為吳左護軍,接替了魯肅的兵權,而他與魯肅心術不同,建議孫權放棄進攻徐州,專攻關羽,欲盡取荊州。

於是向孫權密陳計策道:“今令徵虜(孫皎)守南郡,潘璋住白帝,蔣欽將遊兵萬人,循江上下,應敵所在,蒙為國家前據襄陽,如此,何憂於曹操,何賴於關羽?且關羽君臣,矜其詐力,所在反覆,不可以心腹待也。今關羽所以未便向東者,以至尊(孫權)聖明,蒙等尚存也。今不於強壯時圖之,一旦僵仆,欲復陳力,其可得邪?”

孫權聽後,欲納其策。但孫權又向北擴,一直有心取得徐州,呂蒙深知孫權意,又道:“今曹操遠在河北,新破諸袁,撫集幽、冀,未暇東顧。徐土守兵,聞不足言,往自可克。然地勢陸通,驍騎所聘,至尊(指孫權)今日得徐州,曹操後旬必來爭,雖以七八萬人守之,猶當懷憂。不如取關羽,全據長江,形勢益張。”

孫權從戰略考慮,終於聽從呂蒙取關羽之議,為奪得荊州暗自準備。